第九篇忠武垂世 第6章郭氏兄弟
郭子儀兄弟子侄,或因才幹而顯達,或因沾恩而立朝。建中四年,汪師兵變,朱借偽。德宗出奔奉天,次年又奔梁州。子儀諸子忠於李唐,不事偽潮,成得封賞。郭唆與升平公主之長女貴為太後,郭氏家門再顯榮耀。
有關郭子儀諸兄弟的事跡,唐史上隻載有老八郭幼明一人。史稱其性情忠厚,拙於武藝,治家理事,愛酒貪杯,喜歡結交賓客,是個人人喜歡的好好先生。因其兄郭子儀有大功於朝廷的緣故,郭幼明官至太府卿(從三品)、封爵太原郡開國公(正二品)、策勳上柱國(視正二品),他卒於大曆八年(773),追贈太子太傅(從一品)郭幼明之子郭聽,繼承了家族的尚武傳統,從戎守邊。肅宗末年,郭聽任職為安西四鎮節度留後。由於吐蕃攻陷河西、隴右大部地區,西域與長安的交通被切斷,音信阻隔長達15年。在此期間,郭聽與北庭節度使曹令忠統領所部將士,關閉邊境,嚴密防衛,抗擊吐蕃。伊州(新吸哈密)刺史袁光庭,拒絕了吐蕃的多次誘降,堅守州城達數年之久,最後兵盡糧絕,自焚殉國。德宗建中二年(781)六月,郭聽與曹令忠派出的使者,繞道漠北回紜諸部落,曆盡艱辛,終於到達長安。
中央朝廷這才知曉西域地區十餘年來的戰守情形。
七月一日,德宗下詔加封曹令忠為北庭大都護(從二品),賜爵寧塞郡王(從一品),賜姓名為李元忠;任命郭聽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李、郭部下將士全體超升七級。十九日,追贈袁光庭為工部尚書。
郭子儀去世後,其長子郭窿遵照父親臨終遺命,將玄、肅、代、德四帝先後賞賜的名馬珍玩等,全部上獻朝廷。德宗詔令賜還,郭暇將這些賜物分給諸弟,均沽皇恩。
郭子儀的八個兒子中,次子郭籲於肅宗時戰死沙場;長子郭、三子郭啼、六子郭暖、八子郭曙四人,在代、德兩朝中,皆以才幹出名而顯達。
郭暇在其父去世後,承襲爵位代國公和食封民戶。郭暇身軀魁偉,儀表堂堂,曆官至太子賓客(正三品)。郭子儀因長年征鎮在外,遂留郭甩在京城供職,奉母治家。郭耀生性恬然,孝梯謹慎,因而郭府上下少長千餘口,皆得其所,人無閑言。德宗即位初,罷免郭子儀兵權,同時為其諸子加授官職,郭得遷太子少保(正二品)。幾個弟弟爭相修築宅舍園池,盛飾車馬服用,縱情歡樂。而郭暇總是簡樸自處,不務奢華。
郭稀從少年時代起,就長子騎射,後隨父親參加平叛戰爭和抵禦吐蕃的“防秋”,累立戰功。大曆七年(772),加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地位祟貴。德宗稱帝後,郭啼為檢校(代理)工部尚書,到理秘書省事務。
郭暖13歲時因娶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拜附馬都尉(從五品下),試官殿中監,封爵清源縣侯。大曆年間,夫妻倆備受恩寵,歲時節令所得賞賜珍玩,不可勝數。升平公主還有兩座作為脂粉錢的水力皚(磨)子。大曆末年,郭暖官至檢校左散騎常侍(從三品)。升平公主賢明有才思,尤喜與詩人交往。進士李端與韓翻、錢起、盧綸等人以詩文馳名京城,號稱“大曆十才子”。郭暖常邀李端等人到府中飲宴唱和,而升平公主則坐於簾後觀聽他們賦詩,挑選詩句精妙者,賞以嫌帛。
大曆十三年(778)正月,代宗詔令拆毀白渠上的私家碾磨,以保證澆灌農田。升平公主入宮麵見父皇,請求保留她的“脂粉水磨”和郭子儀的兩座私磨。代宗回答道:“我下達此詔,是想為百姓謀點福利,你難道不明白我的心意嗎?你應當為別人做出表率。”升平公主於當天就派人去拆除水磨。於是,其餘朝中權貴的80餘座碾磨,也全部拆除。
郭曙於代宗朝官至司農卿(從三品),封爵太原縣男。德宗建中三年(782)冬,舒王李誼任淮西、山南諸道大元帥,以郭曙為檢校左庶子,任元帥府都押牙。
自郭子儀去世後,朝廷上先後由宰相楊炎、盧祀秉政。這兩人都特別計較個人恩怨,忌妒功臣勳族,盧祀尤甚。子是,便有奸餡貪利之徒,借勢滋生事端,甚至利誘私家奴脾告汗主入,謀奪他入的家財和童仆。長安縣令李濟、萬年縣令霍晏都遭奴脾誣告而間罪貶官。
建中三年(782)正月,先是郭子儀的四女婿少府少監李洞清、八女婿光祿卿王宰被家奴告評而貶官,接著七女婿趙縱也被奴仆當千以家中隱秘之事告發,下獄間罪,貶為循州(廣東惠州東)司馬;而當千卻被收入內侍省供役。還有無賴之徒,妄造罪名,淩逼郭氏兄弟,企圖強買或強奪他們的田宅奴脾。郭氏兄弟極為恐慌,也不敢上奏申訴。
幸虧宰相之一的張錳,上疏德宗,引用貞觀時太宗皇帝“奴告主皆不受,盡令斬決”的詔旨,請求對功臣子弟予以寬肴。德宗知曉其中情由後,感懷功臣,下詔禁止誣構郭氏子弟,將趙氏家奴當千杖殺。張銳遂讓郭暇集合府中奴仆數百人,陳示當千屍體,以懲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