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包圍了異站,人聲鼎沸。玄宗問明情況後,扶杖來到門外,慰勞軍士,下令各歸本隊。但軍士無人答應。陳玄禮啟奏道:“楊國忠謀反被殺,貴妃不宜再侍奉陛下。軍士們請求陛下割恩,將其正法。”玄宗說了句“這事白聯自行處理”,便退人內,沉思而立,良久不語。
京兆司錄參軍韋愕跪伏於地,叩頭懇請,額破血流.進言道:“眼下眾怒難犯,形勢急切,安危隻在片刻之間,臣請求陛下趕快決斷!”
玄宗心中眷戀不舍,難以下手,說道:“貴妃常住宮中,不與外人交結,何以能得知楊國忠謀反呢?”
高力士語氣沉重,指明利害道:“臣知道貴妃是無罪的。
但將士們己經殺了楊國忠,而貴妃還在陛下身邊,他們如何能安心呢!臣請陛下慎重考慮一下,隻有將士們安寧,陛下才會安全啊!”
玄宗無可奈何地連聲哀歎,這才下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站內的佛堂去行刑。可憐一代國色佳人,被白練紋頸,香消玉用,時年38歲。高力士監督行刑之後。讓人將楊貴妃的屍體抬到院庭,召陳玄禮等人驗看。見楊貴妃確己身死,陳玄禮解下甲胃,向玄宗叩頭謝罪,然後出驟告諭軍士。禁軍高呼“萬歲”,立即歸隊,準備出發。
時事倉促.楊貴妃的屍體隻用錦衣包裹,草草埋葬於異站西麵路北的土坡之下。這正是:“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鈾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事變之時,國夫人和楊國忠的妻子裴柔等人先行在前,聞難後奔逃至陳倉(陝西寶雞),被縣令薛景仙率兵抓捕斬殺十五日,眾人議論皇駕去向,意見紛紜。玄宗急於人蜀,但恐違眾意,一言不發。韋愕以兵少為由,請先往扶風(陝西鳳翔),再作打算。臨行之際,一群父老百姓攔駕請留。玄宗令皇太子留下宣慰百姓,急忙起駕西行。
一會功夫,聚集來了幾千百姓,請求皇太於率兵向東討賊,收複長安。太子想派人報告玄宗,請示進止。其長子廣平王李做、次子建寧王李淡與親信宦官李輔國一起拉住馬緩繩進諫:應當順應民情,圖謀複興大計,不如收集西北邊防之兵,召回河北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並力東討,收複長安和洛陽。
百姓前擁後圍,太子無法西行,便派李椒奔馬馳告玄宗。
玄宗西行一段路程後,停下來等候太子。及至皇孫李椒前來票告,他明白太子是想借機擺脫製約了,不禁仰天長歎道:“此乃天意!”隨即分出一半士兵和一部分飛龍廄馬,勉勵將士們齊心輔佐太子,建立功業。而後,繼續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