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孝宗皇臨崩顧命 明武帝即位封臣(1 / 2)

正文 第一回孝宗皇臨崩顧命 明武帝即位封臣

詩曰:人生苦營謀,貧富土一杯。牆上千歲草,山中百年墳。

話說大明初開,洪武即位,群雄奠服,百姓鹹寧,大統相垂,流傳奕世。正是江山鞏固,國運綿長者也。

愛及弘治皇帝,乃憲宗第三子,在位一十八年,頗稱民殷。物阜四海。鹹欽所立正宮張氏,生太子名厚照,年方一十五歲。

是年秋七月,值弘治皇抱恙,召太醫診視,屢藥不效,日加沉重,自酌不起,乃命內官太監召謹身殿大學士等一班大臣入宮受命。

梁儲,係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由會元出身,武英殿大學士。

楊廷和,係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由榜眼出身,文華殿大學士。

劉健,係河南陳州府淮寧縣人,由狀元出身,文淵閣大學士。

謝遷,係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人,由翰林院出身。

幹是,眾大臣奉詔齊至禦榻前,山呼已畢,各候龍駕金安,並問萬歲宣臣等進宮,有何降諭?

帝曰:“聯召眾卿,非為別事。隻因孤皇今番染恙,病勢危殆,已人青育。屢召太醫診視,服藥無效,日加沉重。聯恐一旦夢赴南柯,再難與卿等聚會幹斯矣!此雖修短有數,非人力可挽回。惟是社稠江山,後慮甚大二思念及此,寧不縈心?故召卿等進宮,付托身後大事。今東宮太子,年方十五,雖略具聰明,誠恐年幼,國政未諳,且其素性疏豪,尚好逸嗜遊,恐一旦即位,為宵小所惑。聯願眾卿各展匡濟經綸,輔之以正。倘君德有虧,務宜龜勉,同心直言進諫,開陳善道,萬勿辭勞莫負寡人今日托孤之重則聯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說罷,不覺淚滴龍衣。

眾臣即首答曰:“望我主保重龍軀,不須過慮。即如托孤寄命,亦是為臣職分之所當然,敢不盡心竭力、以報陛下隆恩千萬一哉?”

帝聞其言,不覺轉悲為喜,輾然笑曰:“但得眾卿如此,則聯雖赴黃泉。亦無憾矣!。

即命梁儲代草遺詔一道,將善後諸般大事酌議妥當,然後命眾臣各回衙中而去。

翌日,弘治皇帝駕崩,壽止三十六歲。

梁儲等一班大臣聞報升霞,火速統率百官入宮奏聞張皇後。捧著遺詔,擁護太子厚照即皇帝位,溢太上皇為孝宗敬皇帝,尊張皇後曰皇太後,改年 號為正德。

正德元年,乃大赦天下,頒詔四方百官俱有升賞,群臣朝賀謝思已畢,然後開喪掛孝。

少主於是守製讀禮於宮中,將朝廷外事暫托梁儲等攝理,乃書詔頒行天下。

真是四海遏密,八音不覺,流光荏苒,已是三年服滿之期。

梁儲等於是率諸大臣入官,請少主臨朝視事,少主準奏是日乃衣縮素祭告先皇,翌日五更三點,乃衣衰冕臨朝,受文武百宮參拜。

山呼已畢。少主於是賜宴殿廷,百官謝思分班入席,暢倒金梅。

酒至數巡新君綸音便道:“聯蒙先帝顧命付托,眾卿保孤即位,茲當肇治伊始,政教維新。但孤年居幼稚,恐社視大事日有萬機,未易條理。倘涉疏失,眾卿務宜戮力同心,助勒輔弼,鹹施揖之甩,以符股眩之名,方不至賢良擅美,獨讓虞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