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289年,上邱國邊境大遼來犯,戰事不斷,硝煙四起。
因敵眾國寡,上邱國為保邊外部落和諧,不生事端,亦是為了國定民安,協商與統領五大洲的西歧國建立友好關係,共同擊退大遼。
西歧王褚特魯想來和親最為合適,念及上邱先皇恩惠,上邱信件送來十二字:貿易通商,兩國和親,視為開始。為兩國友好交流,便因此應了。
承德殿內,群臣站立地很直挺,皇帝正坐在中間,不緊不慢地開口問道:
“眾愛卿認為誰是此前去和親的最佳人選?”其中一人聽後立馬出來說道:
“回陛下,臣以為大皇子是到了適宜婚配的年齡,加上西歧國公主身份之尊貴,西歧國王定要為之顧慮一番,因此,臣認為大皇子再合適不過。”
沈太尉最先做出答複,說完後在兩排中間一站著,其他大臣紛紛有所考慮,似乎並不打算跟從沈太尉的說法。
“陛下,臣認為大皇子雖是身份與之相匹配,但聽聞那西歧公主有好琴一說,並且對琴音之事頗有研究,剛好二皇子也懂琴音之韻,何不讓兩人因此深入相處,說不定因此湊成了一對有情佳人。”此時站出來說話的正是朝中最有聲望的陳丞相,眾臣因此緣故,不敢得罪,片刻之後接連附議,讓剛才的沈太尉麵露難堪。
“哦?眾臣就如此認定二皇子最為合適,那為何就沈太尉一人舉薦大皇子,還是你們早就串通好了打算糊弄過去?”皇帝表現出不悅,說話的語氣中夾雜著幾分憤怒。
“回陛下,臣不敢,隻是考慮到投其所好,也想著因此能促成一對良緣,況且陛下您的哪個皇子不為尊貴,所以想來還是二皇子合適。”
這位說話的大人是徐尚書,是站在陳望那邊的。
此時好像占了上風的陳望用餘光瞟了瞟一旁的沈太尉,內心自是得意的很。
“既然如此,那便依眾臣吧,擇日讓二皇子迎接公主入京!”皇帝似乎並不想著重考慮了,由剛才的不悅轉為平淡,慵懶的擺擺手示意退朝。
“恭送陛下。”眾臣道。
出了承德殿,陳望回頭還向沈太尉使了個不屑的眼神。
由於商議和親一事已定下二皇子,紛紛傳開,宮中也就生出眾多議論,但更多的也是恭賀二皇子。
與此同時,丞相府,一位服飾華麗的男子望了望周圍,四下無人之時溜進了丞相之女的房間。
“環兒,你知道,我是不想和親的,我是與你從小一起長大的,當然心裏一直隻有你啊!”
“承鈺哥哥,環兒明白你的心意,環兒心裏也念著你,可是和親一事已定,你是定要娶那西歧公主的。”
“你就別和我提那個什麼公主了,我見都沒見過她,也不知道父王怎麼想的,竟然要我娶一個素昧謀麵的什麼什麼公主,還是和親,都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餘承鈺愁容滿麵,滿臉委屈對著環兒,稱自己就沒想過和親這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