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無邪(1 / 3)

古人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暮色,這個叫做大田村的大山腿腳處,住著位孤苦伶仃的清瘦少年,他現在坐在山下外邊的一塊兒花斑色石背上,手裏拿著本淡黃籍書,借著暮色裏的亮光,把書念完。

清瘦少年姓葉,名無邪,十三歲了。

少年手中的那本書叫做《天然地物》,聽聞是一位有名的先生所著,當初就有一對還在熱戀中的年輕人,覺得這本書適合修身養心,就從書店買回家,說來也巧,在這對兒年輕人婚後一年後,誕生下了一個新生命,夫婦借鑒書尾的最後一句:“古道思無量,碧海念無邪”中的無邪二字,作嬰兒的名字,天真無邪,多好聽,一輩子平平安安,多吉利,老善了。

少年把書放在石背上,單手撐住石背,借力一跳而下,雙手交錯的拍了拍,略有滿意,這石頭雖大,但不高,真要比較起來,那隻有他一半身高。

抬頭看了眼天邊,心中計算著能不能在落暮後,回到家中,應該不能吧,哈,怎麼可能?

於是,少年一把拿起石背上的籍書,開始狂奔。

一路向前“跋山涉水”,其實就是跑過了兩條小溪,七片田野,其中在路過一片滿是麥子的田野時,少年還聽到了“呱呱”的聲音,應該是麥子田裏的蛙,就是不知道對麥子有沒有危害,可沒人教過他這些知識。

少年跑來一片無人平地,低著頭,喘著氣,在看到模糊黑影時,有些泄氣,有些埋怨,好嘛,還是沒跑過,不應該啊。

沒一會兒,葉無邪抬頭看向前方,有一條羊腸小道,在這暮色,到也有些陰森,少年沒有猶豫,大步走進,沒回首,亦沒仰望。

巍峨大山,挺拔天地。

這條羊腸路,是少年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原來的路在早年間,碰到一場山洪,淹沒了,還有對兒夫婦,同時也被山洪埋沒,路沒了,人也沒了。

在這十幾分鍾間,不停的傳出碎碎響聲,在一道瘦小身影出現在平地後,聲音也戛然而止,他手裏拿著本書籍,正是少年無邪。

羊腸路的盡頭,就是這一處平地,有一座小房子,有一棵幹枯小樹,還有一口水井,東西不多,足夠了。

少年慢步走到房門處,沒有鎖,輕輕一推,隨著“吱呀”一聲,走了進去。

摸著黑打開了燈,說是燈,但隻從燈泡上亮起些許光亮,這是葉無邪在其父母逝去後,自己要求村長換上的,最小瓦的那種,能在夜晚看到大概就行了,那時候告訴自己要懂事的他笑著說:“村長爺爺,房子就這麼大,就住著我一個人,這光亮,剛剛好。”

房子裏,廚房在東邊,占據著五分之一的位置,廁所在西邊,也占據著五分之一的位置,都有一扇花花綠綠的布條遮掩。

正中,是一張木板床,有一層薄布鋪著,左右各一張桌子,左邊桌子是吃飯時用的,上麵擺放著些雞蛋、掛麵跟其他零零碎碎的日用品;右邊桌子很幹淨,上麵疊放著書籍,葉無邪四歲那年,跟著媽媽學過些拚音讀字,不過這些書上,還有好多字認不得我、我也認不得字,這些情況,他都會用鉛筆標注著,在村長來臨時,向他請教。

此外,左門扇裏還有一個老舊電視機,是用一個“大鍋”來接收信號的。

少年在左邊桌子上拿起一條半截蠟燭,用火柴點燃,走進廚房放在了小窗戶上,燭光很亮,整個廚房都看得清楚。

廚房有兩個火灶,一個大鍋,一個小鍋,貼牆角處,還有著些材火,都是少年平常時在回家路上撿的。

“今晚吃啥?”少年喃語,說出這句話時候就感覺說了句廢話,家裏還有雞蛋、麵條、醬鹹菜和大白米,平常時都是兩種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