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此類的魔術表演,數不勝數。
這在魔術表演中也十分常見,特別是心靈魔術,魔術師往往不會提前告訴他要做什麼,而是最後用魔術效果告訴你他做了什麼。
這也是防止魔術失敗的一個手段,也能防止應邀的觀眾生出疑心,破壞魔術進程。
引用巴格拉斯本人的一段話便可以解釋:“牌的效果是在牌公布後決定的。事實上,它是特定的卡片,決定哪個效果將發生。隻有通過使用的詞語,人們才會產生口頭上的錯覺,即效果在卡片被宣布之前就已經被宣布。這一原則適用於許多紙牌魔術。”
在一段對話中,巴格拉斯也指出,A有很多種方法完成,巴格拉斯效果也隻是其中一個無接觸版本,並非適用於所用情況,一旦他發現魔術進程走錯了,他就會使用其他的方法完成魔術。
比如運用桌子,比如運用控牌手段,比如趁觀眾不注意調整牌序等等。
如果僅僅是這樣,還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巴格拉斯五十年的相關表演並沒有影像記錄,全靠文字和語言記述,這或許會造成記憶的錯亂性。
人的大腦總是會相信自己希望發生的事情,即便這與事實有一定的出入。
而巴格拉斯或許也隻是在運用這個魔術效果僅有的可控變量——牌序和偶然,以此掌控優勢,在合適的時候表演出這個效果。
隻不過,後來有一個魔術師創造了自己的巴格拉斯效果,並在攝像鏡頭前表演過三次,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很顯然,兩位魔術師使用的並不是同一個方法。
想到這裏,薑述也在紙上列出了對巴格拉斯效果的猜想,以他個人的理解。
首先,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易於理解的方式。
桌上的撲克牌是提前準備好的牌序,而觀眾說完數字和撲克牌後,魔術師可以立即反應過來這張牌當前的位置,然後借著掩護,趁所有人都沒注意到偷偷控牌到製定位置。
沒錯,實際上這是一個偽裝成巴格拉斯效果的A,而巴格拉斯效果第一次出現時,巴格拉斯就是這麼做的。
隻不過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個動作沒有任何人看到,包括現場的兩位魔術師都沒有看見,他本人僅僅是想表演一次常見的A而已,結果便成了巴格拉斯效果的第一次演出。
第二個方法,更多地依賴於偶然性,魔術師也不會在一開始就自稱表演巴格拉斯效果,一旦發現魔術導向錯誤,就會使用普通的控牌手段達到目的。
第三個方法,心理暗示。
事實上,這也是巴格拉斯本人常用的技巧,通過心理暗示縮小數字範圍,這也可以大大提高達到最終效果的可能性。
這一點,需要大量的實戰才可以做到,而越實戰就越自信,越自信這個方法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第四個方法,道具。
強大的全自動道具或許也能完美地表現出這個魔術效果,但想要證明這副牌沒有問題,或許得下很大功夫。
又或者是,簡單的道具配合精巧的用法,比如綠野仙蹤相關的魔術,一切令人嘖嘖稱奇的效果也僅僅是使用了止滑劑這一樣小道具而已。
第五個方法,托。
托自然也有低級和高級的用法,但需要肯定的是,如果魔術師反複強調不是托,那麼必然不會是托。
如果保證巴格拉斯效果絕對的簡單幹淨,那麼方法必然不會太多,但若是需要加長流程模擬出更多的效果,便可以在這些加上的流程裏做手腳,從而達成魔術效果。
薑述看著麵前的五個選項,思考了一會兒,在“心理暗示”和“道具”兩個詞語上打了圈,圈很大,所以他又打上了幾個問號。
最終,他又寫下了兩個字——時間。
對,時間。
薑述想到這裏,他擁有了一定的思路。
在絕對簡單幹淨的巴格拉斯效果裏,魔術師真正可控的因素並不多,但時間絕對是一個最容易被所有人忽視的東西。
“啪嗒——”
薑述放下筆,伸了個懶腰。
這段思考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但深度的思考很耗費腦力,而他也在拚命的回憶著曾經看過但並沒仔細研究過的那本《巴格拉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