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報告局長,到目前為止,我還不認為夏馬雲的死對我們破案沒有價值。”皇甫升不知是反駁還是在申明。
“那麼,你認為它的價值在哪裏呢?”站起來反問的是安全處的左副處長。
左副處長,四十多歲,中等個頭,身著中山裝,頗有點派頭。由於處長位置空缺,現由他負責,可見他的話的分量。
“這一點,我想等案子結束之後再告訴大家。”皇甫升沒有直接對著他的上級,而是巧妙地用了這個“大家"搪塞地作了回答。
“哈哈哈哈!”左副處長帶頭大笑,場內攥時也轟堂大笑。可能他們是覺得皇甫升說了個大實話一一案子都破了誰還聽你說這個呢?
會場上的人們再一次把目光都集中在了鄭局長那裏,那意思是讓他裁決了,該他表態的時候了。曹池副局長顯得更靈活,他給鄭局長遞了個眼神說,“下麵請局長作總結。”
皇甫升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鄭局長。他很想聽聽這位老局長對待這件案子的見解。他對這位既有資曆、又富有經驗、而且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的領導,打心眼裏是很佩服的。所以,他曾經從他那裏學了不少專業知識。
“我想說一下會議的風氣。”鄭局長出人意料地點了這個命題,場內又出現了一陣波動。
“也可能有的同誌覺得有點文不對題。其實不然。破案和做其他工作都是一樣的,都要善於聽取正反兩個方麵的意見。如果在我們局裏,在研究案件時大家都是一個調子,那就會隻注意一麵,而忽視另一麵。因此,我認為皇甫科長的意見是很可貴的,也是很有價值的。基於這種認識,我提倡偵破方法可以自由選擇,當然不能違反政策亂來。
“這次的偵破任務可以由左副處長組成一個班子,皇甫科長組成一個班子,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搞。失敗一個也不要緊嘛,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鄭局丟這個表態,非同凡響。會場氣氛異常活躍,議論聲此起彼伏。有的人還鼓起了掌。左副處長頓時目登口呆。就連皇甫升也感覺到這個老局長是否太“那個”了一點……
“我再說一點,就是怎樣對待失誤。”正當大家還在回昧他剛才的表態的時候,鄭局長又開始講了,“現在有點不正常現象,好象失誤在老同誌身上可以諒解,而發生在新幹部身上就不可理解。更有甚者,因為某個同誌有點失誤,否定了他的全部工作。這是形而上學的。
“就拿皇甫升同誌來說吧,他在夏馬雲的日本來信問題上判斷有誤,但他這樣做也是經過批準的。要說有什麼責任,我首先得負起來。但無論如何,這個時間不能易人。”
散會後,與會者互相議論著離開了會場。
安全處果然組成了兩個班子。一個以左副處長為首,當然是人強馬壯,配備齊全。另一個由皇甫升牽頭,左右手是兩個才出校門一年、尚未轉正定級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