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久在樊籠不知數(2 / 2)

且因為菩桀的身份和修為使然,使得他當年所帶給人族修士和大妖族的創傷,不可謂不重,差點使得人世間被其餘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兩座天下給吞噬殆盡,就此消亡於天地間。

所以聖人們不願瞧見菩桀再卷土重來,一點都不願。

這也是為何菩桀都被鎮壓在了九曲黃泉,九天之上的聖人們對於菩桀仍是威逼利誘,絲毫不顧顏麵的手段盡出,也要將其所有小心延伸出去的觸角全部打斷的原由之一。

因為哪怕這個卷土重來的苗頭小到不能再小,十一同菩桀之間的神魂聯係也細微到不能再細微,甚至可以說這根本就是一場像是被世間命運給開了一個玩笑般的誤會,一樣是他們不願瞧見的光景,誰知道這中間是不是還有潛藏至深,又影響深遠的其餘謀劃還在嚴陣以待?

況且這個世間還沒到人世間一世獨大,其餘世間皆屬扈從的地步?

覬覦於小十一和彩薔薇的大勢力,本就不止人世間人族一家,而是魚龍混雜,哪裏都有。

其中最為叫人世間聖人們嚴肅對待的,便是大妖族和佛道兩教,其實都對十一有極為熱切的覬覦之心。

隻是佛教一家更為舍得,所以先下手為強,這才有了當初十一在九曲黃泉破極境時老僧人直接先行所有勢力一步,去強搶十一的一幕。

其用心之惡,不可謂不毒。

而大妖族和道家,尤其是大妖族同十一又有諸多命運糾纏,比如大妖族將其所稱的善男和惡女,雙方之間爭鬥不斷,但到了這一世,二者之間卻反而達成了某種協議,敵變友,實在是難以捉摸。

所以很難說得清大妖族對待十一的態度。

是那種既想要十一身死道消、魂飛魄散,又想要十一一朝崛起,屹立於山巔之上的矛盾心態。

這一點其實從大妖族現任領族聖人,墨麒麟同菩桀達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事宜,就能夠瞧得出。

當初墨麒麟要求菩桀教導那位名為吞天的大妖,所拿出的籌碼為何?

不就是小十一的天機不泄露和彩薔薇日後所要組成的勢力穩固嗎?

但後來佛教中人和人世間的人族聖人從中作梗,橫插一腳,也著實讓他們有些沒有預料到。

而且兩方勢力這一手對於菩桀和大妖族而言,真就如同如鯁在喉一樣,一下子尋到了他們的要害之位。

也就是長臨這場死局所在。

也正因為此,佛教老僧人才敢直接拿出一座蓮花洞天,和一座極樂天下來同他們下這場棋勢縱橫於五座天下的莫大棋局。

原本。

菩桀和蓬迦對此束手無措。

畢竟人在明,他們在暗,且勢單力薄,隻能暗中出手,可以說這一場半途博弈算是輸的徹底,最終他們也隻能寄希望於大妖族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和小十一自身意誌強絕,不會受到更多蠱惑。

可是這樣一來,他們所處的位置便會從第六股勢力變為同大妖族牢牢綁在一起的叛族之人,而且這個大前提還是十一和彩薔薇能夠固守本心,不被那些梵音給纏繞心神才可。

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大輸之下的彌補之法,改變不了大勢。

所以。

菩提在這關鍵時刻的這一手釜底抽薪或者說渾水摸魚,對於互相博弈之間的幾大勢力而言,尤其是菩桀和蓬迦而言,堪稱是一手神來妙手,簡直如有神助,直接讓他們有了絕處逢生之機。

任誰都不會想到,一直籍籍無名,甚至還頂了一個膽小怕事和背叛之名的小人菩提,會在這種時候,以一匹黑馬的姿態,淩駕於所有勢力之上,橫空出世。

不鳴則已,一名驚人。

將原本已經趨於明朗的局勢,再次攪得一團糟。

甚至還成功將這些穩坐釣魚台的幕後之人,變成了一尾尾魚池之中的大魚。

最終這些大魚全都忍不住,紛紛跳脫出來,跑到幕前爭鋒奪勢。

問道閣。

便是轉機所在。

當初蓬迦就是想到這一點,才會主動放棄問道閣機緣,轉而求次,將期望全部壓在連菩提都選擇信任的小十一身上。

且已經數千年未出,誰都不知曉具體緣由的問道閣,竟然會被菩提如此輕易尋到,這中間所包含的信息,絕不會少也不會淺。

菩提雖然謀劃極深,縱橫數萬載,又利用了所有人,將所有人都納為他登頂大道的踏腳石,但有一點讓蓬迦覺得菩提到底還是值得相信,那就是若非沒有十一的這次絕境大難,那菩提再想要尋上這麼好的一次出世機會,幾近於無。

由此可見。

將十一說成是菩提真正的大道契機,不算過。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