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永遠不做大多數(1 / 1)

第六十八章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永遠不做大多數

創業鐵律:

潘石屹曾這樣說:“如果是大多數,那我應該還在甘肅天水的土地上種地呢,哪來今天的潘石屹?!”

創業故事:

潘石屹,1963年生於甘肅省天水縣的農村,1979年,潘石屹考取了蘭州培黎學校。臨走之前,老父親將自己頭上還不算太破的帽子戴在兒子頭上,然後把兒子更為破舊的帽子留給自己,並說:“孩子,你要出門了,不管在什麼時候,沒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

1981年,潘石屹從培黎學校畢業,並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石油管道學院錄取。1984年,潘石屹畢業後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在那裏,他的聰明和對數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領導的賞識,並被確定為“第三梯隊”。

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先生與人合作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發出一係列房地產項目,包括北京萬通新世紀廣場、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大廈、北京萬通理想世界(現改名為新城國際)。

1995年潘石屹先生與妻子張欣女士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係列房地產項目,分別為:SOHO現代城;博鼇藍色海岸(115棟河畔豪華別墅);建外SOHO;長城腳下的公社。

2002年潘石屹先生受到國內外媒體的普遍關注和熱門報道,其中有時代周刊、CNN、中央電視台、華爾街日報以及南華早報等等。時代周刊曾在2002年11月刊中這樣報道潘石屹,“房地產商潘石屹給中國一貫單調的公寓和寫字樓帶來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樓盤在品位上已國際化。”

為了賺錢,他可以打破所有的規矩套子。在產品設計方麵,當別人都在做毛坯房的時候,他最先想到做精裝修房,當別人都在按照規定做麵積多大窗台多高的普通住宅的時候,他做了活動組合空間、落地大玻璃的SOHO。拿他的話說:“別人製造黑白電視時,我們能不能想辦法生產帶色彩的;當別人都生產彩電時,我們能不能設計出遙控的。”在營銷方麵,當大家都希望通過霸王條款要求消費者隻許買進不許退出時,他最先推出“無理由退房”,後來還加上10%的年息回報。

他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啟用房地產代理公司並通過廣告宣傳進行市場宣傳的企業家。在做萬通新世界廣場的時候,他就同來自香港的利達行合作,委托其代理銷售;同時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彙報》和《大公報》上都打整版廣告。在當時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還不打廣告的時候,這種方法就像平常不吃藥的人第一次吃感冒藥一樣,效果立竿見影。

在潘石屹看來,所謂跳出去或者破壞規則實際上就是衝著一個既定目標的創新。他認為,創新就像大霧天開汽車,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但是話說回來,盡管相對來說承擔的風險比較大,但你卻是走在前麵的第一輛車。

潘石屹從赤貧一躍成為億萬富翁是一個奇跡。他的成長道路和營銷策略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成為創業者學習的楷模和模仿的對象。

在中國人的眼裏,潘石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產發展商,也是一個傳奇。在中國媒體的眼裏,潘石屹是一個“是非不斷的叛逆者”,他在舉手投足間似乎都透露出另類。而在外國媒體的眼裏,潘石屹和張欣夫妻的成功,更容易被看作是中國新時期新政策下成長起來的“超級成功”的典範,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中國的新麵孔。

創業指南: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是,它具有開放性、異質性、多樣性。一種新的文化觀隨之出現,現代社會更注重進步、改良、幸福、能力與感情的自由流露,強調個性和個人尊嚴。這樣的時代要求我們,要與眾不同,要有自己獨特的核心價值,要建立自己的風格。就要像潘石屹那樣“永遠不做大多數”。

作為一名創業者,當你與別人有相同的背景、一樣的基礎,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你應該看看自己,你究竟有何種獨特的個性和風格,你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在哪裏,你應該怎樣淋漓盡致地表現你自己。就像香水一樣,有的幾元錢一瓶,而有的幾千元一瓶,這其中的差異不在香不香,而在於它們各自傳達的“味道”如何?你要有自己獨特神秘的“味道”,而不僅僅是化學合成的廉價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