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三菱霸主岩崎彌太郞: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將對手聯盟逐一粉碎(1 / 1)

第五十六章 三菱霸主岩崎彌太郞: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將對手聯盟逐一粉碎

創業鐵律:

岩崎彌太郎說:如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競爭對手不是一個,而是多個,並且這些競爭對手很可能會結成聯盟。在這種情況下,各個擊破的策略顯得十分重要。

創業故事:

三菱集團的創始人岩崎彌太郎是明治前期著名的企業家。在他的領導下,三菱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成為“海上霸王”。經過百年的發展,三菱在今天的日本,是6大企業集團的魁首,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岩崎彌太郎因此成為三菱甚至整個日本、亞洲的傳奇人物。

1834年12月,岩崎彌太郞出生於安藝郡井口村。1854年,彌太郞隨著自己的老師去了江戶。在江戶的日子,彌太郞的才學大有長進。1867年,彌太郞擔任了長崎土佐商會的負責人。

1873年3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菱商會”,此時的彌太郞已經完全掌握了商會。擁有汽船、拖船、帆船等。回想過去,彌太郞心緒起伏,決定從此脫離官場,在海運事業上大幹一場。

1881年,一直庇護三菱的政府核心人物大限重信失勢下野,而跟三井息息相關的伊藤組成長洲藩閥政府。伊藤惟恐大限的政治影響力與岩崎的雄厚財力相結合,會對政府造成極大的威脅,便與三井公司聯手成立一家實力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試圖壓垮三菱的海運公司,斷絕大限的財源。

1882年10月,共同運輸公司正式成立,創業資本將近一半由政府出資,其餘則由三井籌集民間遊資而成。公司向英國訂購最新式的船舶,其航線與三菱公司航線完全一樣。於是,一場空前激烈的龍爭虎鬥開始了。

三菱與共同運輸公司的競爭仿佛一場高對抗性的馬拉鬆賽跑。兩家公司的船隊一起由神戶出發,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長與船員都綁上頭巾,揮汗如雨,不計成本地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在海上展開長跑比賽。到達紀州藩時,船上爐內的火力之強,竟把煙囪燒得通紅,船內溫度也高得灼人。從岸邊遠遠望去,猶如兩隻火龍在競相飛奔。

最後,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不惜成本地降價。例如往來於神戶、橫濱間的船費,下等艙價從5.50日元降到0.55日元。這種兩敗俱傷的價格戰,最高興的人當然還是乘客與貨主們。

麵對有政府撐腰的強大對手,岩崎彌太郞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充分地展現出他超人的領導能力和他幼時培養出來的堅韌戰鬥力。他始終鬥誌昂揚,采取徹底抗戰的姿態,與共同公司力拚。為彌補降價策略所蒙受的損失,他將公司重新改組,裁減冗員冗費,在此危機四伏的狀態下,彌太郞發揮出民營事業的特色,盡管降價很多,其生產力仍較共同公司高出一大截。1884年,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共同運輸公司僅為三菱的一半。

三菱初戰告捷,但也元氣大傷,在赤字的打擊下,不得不停止香港——琉球間的航線,三菱彙兌所也被迫關門。而共同公司方麵更是傷筋動骨,到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其股份跌到麵值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岩崎趁機收購共同公司的股票,到1884年末,他已握有過半數的股權。這無疑是對共同公司的沉重打擊。

如此一來,共同公司內部四分五裂,批評公司做無謂競爭的呼聲日益增高。這時,大限宣布脫離在野的改進黨,從政府而言,已無必要再整垮三菱。於是,由政府的農商務卿出麵調停,兩公司於1885年2月5日簽訂臨時協議,在運費等方麵做出統一規定。

這場長期抗爭終於取得初步勝利,但是,這個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為長期勞累,飲酒過量,岩崎彌太郞罹患胃癌。簽訂協議兩天後,即2月7日,病情突然惡化,撒手人寰,結束了他波瀾起伏的傳奇一生。

雖然,岩崎彌太郞早早就撒手人寰,但他開創的基業由他的兄弟、子孫繼承,日益壯大,他的精神也被一代代地發展下去。

創業指南: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企業的整體效益水平並不取決於企業最有優勢的方麵,而恰恰取決於相對最弱的方麵。舉例來說明,一家企業的產品、資金、市場都過硬,惟獨人員素質不高,這時候企業的“瓶頸”就在於人員的素質,企業的整體效益水平也就決定於此,而不是其他方麵。

顯然,如果一個企業內部出現薄弱環節,那麼整個企業的業績就會上不去。一個企業在抓好其他方麵建設的同時,一定要把握住最薄弱環節的建設。這樣不僅加強了企業的整體建設,也防止了別的企業鑽自己企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