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公子!謝謝公子!”老人不停地念叨。
中午時分,二柱倆人帶著那些難民回來了,收獲很多,什麼螞蟻蚯蚓的,什麼樹皮草根都有,反正能找到的二柱都帶他們采集了一點,但還是裝了滿滿的兩大口袋。徐健吩咐下去,準備做吃食,同時把他的決定給他家一說,一群人頓時樂翻了天!當然,跪在徐健麵前時少不了的了。而祝賀劉二狗子也沒什麼一見,一是他們都聽徐健的安排,二來也是於心不忍,所以倆人都笑著看著這群人。
“二柱,你和我前去北海,二狗子帶大家回去。”徐健對倆人說。
“不行!公子,不說我們的保護你,我們還得運送那些東西呢!二柱一個人能拿得到那麼多東西?”劉二狗子抗議道。
“我不能拿啊?我真成了你們所說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花花公子?”徐健笑道。
“那也不行!反正我不同意!”劉二狗子堅持的說。
“他們不認識路,需要一個人帶路!”徐健臉色一冷,劉二狗子就有點傻了。“要不我帶他們回去?”
“公子,要不這樣吧,我和大黑陪你和二柱兄弟一起去。再說小老兒懂得點木活,也能幫點忙。大黑可以幫忙拿點東西。”老人在旁打圓場。
“也好,就這麼定了!吃完東西之後我們先走。二狗子,你帶大家在這城裏好好的找上一遍,有什麼村裏能用的,用的著的,全部帶上!布匹、鐵器和所有能吃的東西是重點!”
“是!”劉二狗子立正,大聲的回答。
“公子,我也要去!”小海在旁低低的叫徐健。
“嗬嗬,你不行!和叔叔嬸嬸們一起回去吧,我會很快回來的。”徐健拍拍小孩的臉。“到時候我再陪你玩,好嗎?”
“是!”小海學著劉二狗子的樣子,逗得一群人大笑起來,不過他們心裏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現在總能笑出來了呢?
北海郡,郡守孔融,字文舉。東漢文學家,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他申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頗有政聲,時人又稱他為“孔北海”。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少時就有“孔融讓梨”的佳話傳出,故在當地有很大的威望,深受當地百姓敬仰。
北海郡由於有孔融實施仁政,宣揚儒學,百姓沒有太大的受到災害的影響,所以張角的“太平道”在這裏的影響並不大,這次黃巾軍起義帶來的負麵影響也不大。在徐健幾人眼中,這裏就是人間天堂!
兩百多裏路,徐健四人走了三天。一路上的見聞,讓徐健看到了希望,感慨的說道:“這世上還是有好官啊!”。二柱也有同樣的看法。大黑和趙老(路上,徐健知道了老人姓趙,所以就叫他趙老。)卻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看到徐健興奮的樣子倆人都沒有說話。
“趙老,你說我們進城之後該怎麼辦?”徐健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專門出售家具的地方,所以問趙老。
“公子,我們進城之後本來是應該到集市上的,但你做的這東西怕是我們這樣的百姓沒法購買的,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少有去集市的,你還別說,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趙老想了想說。
“也不是那麼貴了。就是用的木材啊,山上有的是,隻要有技術就可以做了。任何人都可以買來用的。”
“關鍵是要能買得起啊。公子,你看看我,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買這些啊。”大黑說。
“那你們說說,我這東西到底能賣多少錢?”徐健對這時候的貨幣不是很清楚,隻知道黃金白銀還有就是銅錢,什麼東西要多少錢那更加不知道。
“公子,這還真不好說。”趙老說,“我們進城先找一家大的商鋪問問吧,看看他們能出多少錢。”
“也好!隻能這麼辦了。”徐健也沒辦法,“那糧食呢?怎麼賣的?”
“糧食啊,怕要300大錢吧?”趙老想想說,“在鬧黃巾以前就要二百多了,現在戰亂,怕是三百隻多不少啊。”
徐健對這漢朝的貨幣沒有研究,聽後也沒標露出什麼感情,二柱用也沒有用過,也是不知道。老人暗暗有點詫異,但有點不好意思問。
“交錢!進城的交錢!”徐健幾人剛到城門口就被城門口的官兵攔住了,“沒人五個大錢!”
徐健有些詫異的看著這當兵的,“大人,怎麼進城要收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