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走了之後,扶蘇還坐在那裏沒動,韓信這種截然不同的答案讓他回味了很久。
按照英布謀反時的說法,天下他最怕的劉邦、韓信和彭越,劉邦西征一路奪陳留、滅楊熊、降南陽武關,軍事能力之強絕對不是蓋的。
要論領兵打仗,項羽絕對是一流的,但是在成皋之戰劉邦仍然和項羽打得有來有回。等項羽前去解決彭越的時候,他還專門交待手下說,我走之後你們要閉門不出,除了我之外,你們誰都不是對手。
所有將領,也隻有韓信敢對著劉邦說,你小子也就領兵十萬的水平。
這種軍事能力,從來沒有親率大軍作戰的扶蘇自歎弗如,而韓信從卒伍中一步步爬起來,他不可能會真正佩服自己的能力,唯一的解釋就是拍馬屁。
那同樣是他,為什麼就沒有去拍劉邦的馬屁呢?最後還要去往回圓場。
直到趙致遣人來請時,扶蘇都沒有琢磨明白怎麼回事。
在向眾臣通報之前,扶蘇將蒙恬、辛勝、李信、公子將閭、隗林等人召集在一起,先進行了一次小範圍的討論,眾人都屬於不同的利益派別,提前讓他們知道情況,也省得在殿上七嘴八舌。
管錢的想減少一下支出恢複元氣,管兵想讓手下們休整休整,這一次各路神仙難得的有了共同目標,等到扶蘇在殿上正式公布暫停對匈奴進行打擊,改用貿易手段分化進時,眾臣倒也無人出言反對。
九卿中專門負責對外事務典客趙嬰,在從前軍事打擊為主的日子裏,他的事情著實不多,一旦轉成貿易分化,他的事情頓時多了起來。現在各種事情層出不窮,雖然他忙的焦頭爛額,但是走私現象還是屢禁不止,那些與冒頓關係密切的部落並沒有被徹底切斷貿易往來,分化效果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兩個月後,趙嬰在上朝的時候拿出了一個新方案,提出“朝廷盡管鹽鐵酒糧之事”,也就是鹽鐵酒糧專賣,此舉立刻在朝堂引起軒然大波。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哪怕是交戰國之間也無法徹底切斷聯係,越是禁止走私越是猖狂,大秦同樣未能免俗,這四種產品是與匈奴進行貿易交換的主要產品,當朝廷禁止貿易之後,匈奴部落與大秦的貿易也走入了地下。
所以,貿易手段這時候實際上就成了以打擊走私為主的戰鬥。
這其中鹽鐵酒又是大秦最重要的稅收來源,進行官營無疑會大幅度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為即將到來的軍事打擊提供財政保障。正因為如此,陳宗的提議得到了許多人尤其是軍方的強烈支持。
然而這種做法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大臣中許多人的親族甚至自己都在從事著這些買賣,此舉無意會讓許多人斷了財路,所以這些人立刻強烈反對。
平時的山頭蕩然無存,剩下的隻有自身利益。
扶蘇發現,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兩難之中。
從現實角度來看,鹽鐵酒糧專營能夠給朝廷帶來巨大的收益,暫時還能起到一個穩定物價的作用,更主要的是通過專營可以有效打擊與匈奴之間的走私。
而對扶蘇來說,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鹽鐵酒糧專營必將嚴重挫傷商人的積極性,曆史上漢朝初期的商業發展還算蓬勃很是發達,隨著專營的出現,商人的地位每況愈下,商業行為受到嚴重影響,產品質量更是無從談起。
質量問題在漢武帝剛剛實行專營不久就開始顯現,兵器鎧甲的質量直線下降,雖用酷法仍然無法解決。
而且從長遠看,專營會導致價格遠遠超過合理水平,百姓並無法從中受益,科技水平更是不可避免地被直接壓製。
從大秦一步步走向清,封建製度達到了最高峰,科技能力卻遠遠落後於時代,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可以預期的短期收益和難以預料的未來好處,讓扶蘇難以決斷,吵吵嚷嚷地爭論了整整一個上午之後,兩派人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