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天命珠
直到後來,朱元璋機緣巧合得到了這枚天命珠,才得到各路義軍的擁護,蒙元也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此乃天意,不可挽回,這才退居了塞外漠北,成就了朱元璋的不世之功。這枚天命珠一直在大內保存,直到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帝不知所蹤,那枚被視為鎮國之寶的天命珠,也隨之神秘失蹤。
朱棣繼位當了皇帝,但因為一直沒有得到這枚天命珠,而終日感覺不安。這件事又不能過於聲張。如果此事,鬧得滿城風雨,天下皆知,那自己好不容易到來的帝位也會坐得不安穩,弄不好,會有人借機起事,這也很難說。
因此,直到今日,壓在朱棣身上的兩座大山,一個是建文帝的下落,一個是這天命珠的歸宿。那建文帝,他已派出了自己的親信太監鄭和,去海上尋找。這尋找天命珠的事,就交給了自己的另一名親信——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
這紀綱到也有些本事,不知從哪裏得到這天命珠的下落,遂派出自己的得力親信,搶到了這枚天命珠,殺光了那些知道這枚天命珠的所有知情人。但他得到這天命珠後,並沒有交給朱棣而是自己私藏了起來。
後來也不知,怎麼著?紀綱有天命珠的這個消息被天一坊在京城的探子,探聽到了。天一坊的人就打算找人把這枚天命珠偷回來。這可是想睡覺就有人送來個枕頭,正當天一坊為派什麼人去偷發愁的時候,這風塵三友就送上了門來。
在廣州城,天一坊要想找個人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他們三個可沒有胡岩裕的本事,很輕易地就把請到了天一坊。
天一坊的錢掌櫃開價十萬兩白銀請風塵三友出馬,但有一個前提就是隻能由楊貞貞一個人單獨去完成這件大事,而風塵三友中的另外兩友就隻能留在天一坊作客了。
楊貞貞到了京城多方尋找,終於發現紀綱很可能把這枚天命珠藏在他的外宅,就是昨天她去的那裏,哪知道竟然失了手,還險險被喪了性命。也是天不滅曹,被出來夜探宋蘭兒動靜的胡岩裕陰差陽錯的救了下來。
胡岩裕是事跡楊貞貞在廣州就有過耳聞,他一人曾單挑了天一坊的有來客棧,雖然天一坊有意封鎖消息,但可瞞不住風塵三友的耳朵。
楊貞貞這就下象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死纏爛打,任憑胡岩裕怎樣就是不走,這下算是跟胡岩裕耗上了,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胡岩裕聽完楊貞貞的一番講述總算明白了個大概。他這個從幾百年後來的人,根本就不相信這些東西,他明白人心向背才是最重要的,什麼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到現在的天命珠也好,就它們本來身來說,隻是一件寶物而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隻是就怕有人信這個,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人心向背,有了聚集人心的功能。
這些東西如果放到科學極端發達的現代,肯定沒有多少人信這些東西,但在古代那就大不一樣了。曆史所有的祥瑞,都不外乎這些東西,隻不過用到的道具不同罷了。
“楊姑娘,你說了這麼半天,那個天命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胡岩裕問道。“據說,那天命珠乃是上天賜給太祖爺統禦四方的信物,是一枚光滑異常,能放五彩霞光的寶珠,上麵天生就有‘天命所歸’四個字。”楊貞貞解釋道。
胡岩裕這下更加肯定這是當初朱元璋他們整出來騙人的玩意,便道:“珠子上有幾個字,有何稀奇?那些字肯定是有人,有意刻上去的。”
楊貞貞聽了白了胡岩裕一眼,心道,“沒見識!你以為當年那天下群雄都是傻瓜?就你聰明。”便道:“當年也有很多英雄如你所想,但等大家看到那寶珠的時候就都不象你這樣想了,全都相信它的真的了。”
“那些人都是有眼無珠之輩,連朱元璋這點小把戲都看不清,難怪會全都敗給他。”胡岩裕想到這裏,便問道:“這是為何?難道他們都沒發現造假的痕跡?”
“據說,那寶珠光滑異常,表麵摸上去,根本沒有半點劃痕,那幾個字全都是生在珠子裏麵的。”楊貞貞道。
“這有何難?可以把字先寫好,然後想方設法給珠子打個小孔,把字放裏麵去,把小孔封好,再把封在痕跡想辦法弄光滑,一般人就很難看出來。”胡岩裕解釋道。
“這個當時也有很多人想到了,可那珠子確是堅硬異常,任憑你是刀砍也好,斧剁也罷,都不能傷其分毫,不留半點痕跡,仍然光滑如初。”楊貞貞道。
“難道這個珠子是鑽石的不成?”胡岩裕想到這裏,剛要詢問,便見胡傳魁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
“爺,爺,不好了,宋姑娘不見了!”
胡岩裕一聽就急了,“騰”的一下就站了起來道:“怎麼回事?快說!”
“爺,是這麼回事。”胡傳魁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