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我們是親戚(2 / 2)

當然這些,有的是楊應能講明的,有些是胡岩裕通過前後邏輯推理出來的,雖不十分準確亦相去不遠。

故事講到這裏也差不多了,胡岩裕便道:“楊兄,快看看魚是不是該熟了?”

楊應能光顧講得起勁了,差點把正事給忘了,忙掀開鍋蓋,拿了雙筷子紮了紮,又夾了一點點嚐了嚐道:“魚已經熟了。我們還是先去吃飯吧,想來胡老弟也餓壞了吧?”

胡岩裕摸了摸肚子道:“你這不說還不覺得,你這一說就覺得更餓了。那我們就快點。”

說完二人把魚盛到另一個粗瓷盆裏,一人端飯,一人端魚,又拿了幾雙筷子,才回到了正房。把魚、飯擺在那張破方桌上,又拿了幾個大黑碗放上。

建文帝看到魚兩眼放出了貓一樣的光芒,哪裏還顧及什麼皇家形象,抓起筷子,夾了一塊魚肉就放到了嘴裏,剛出鍋的魚還是很燙的,燙得建文帝張著大嘴直吸溜,就差大喊一聲“燙死朕也了!”。

葉希賢見建文帝開吃了,就用一個大黑碗盛了一碗飯,放到他麵前道:“陛下,請用膳。”這時候的建文帝,正被燙得張著大嘴吸溜不已,哪裏還顧得上說話,嘴裏隻發出了含糊不清的“啊……嗚”之聲。

胡岩裕看到建文帝的樣子差點沒有笑出聲來,忙掩飾地說道:“楊兄、葉兄二位,請一起吃吧。”

楊應能和葉希賢異口同聲,道:“我等做臣子的,怎能與皇上一起用膳?這與禮不合。胡老弟早就餓了,你先吃吧!”

胡岩裕心裏大大鄙視了楊應能、葉希賢二人一下,也就不再多說什麼,隻是用眼看了看建文帝。這時建文帝好不容易把那塊魚肉咽了下去,緩過神來,見胡岩裕看著自己,揮了揮手中的筷子道:“二位卿家,也一起用膳吧。”

楊應能和葉希賢應聲道:“謝主隆恩!”也就圍坐了上來,小心翼翼的吃了起來。胡岩裕心道:“這還真是他娘的,倒驢不倒架,都混成這模樣了,還陛下、卿家、用膳呢?”又是鄙視了一大陣。

建文帝吃了幾口魚,總算是恢複了點形象,開口道:“胡義士,仙鄉何處?”

胡岩裕聽到建文帝問自己是哪裏人,心中立刻生出一個壞主意來,心道:“據傳說,當年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竟然恬不知恥的認朱熹做自己的祖宗,而把自己的真祖宗扔到了一旁,我現在到是要問問,是不是真有其事?如果真是這麼回事,那我可就要戲戲這個落難天子了。”打定主意,不答反問道:“聽說,皇上是朱熹老夫子的後人?”

建文帝聽胡岩裕問起自己的祖宗來,不免又有些得意地道:“胡義士所言不差,朕乃朱老夫子嫡傳第九代玄孫。”

胡岩裕做恍然大悟狀,心中壞壞地一笑道:“那如此說來,我和皇上你細論起來可能還沾點遠親呢?”

這下建文帝可就大惑不解了,忙問道:“此話怎講?”

葉希賢、楊應能二人也對他們二人的話題產生了興趣,都停了筷子看著胡岩裕下來怎麼說?胡岩裕掃視了一下三人,見他們都大瞪著兩眼看著自己,心中更加得意,先故意“嗯!嗯!”幹咳了兩聲,道:“這件事說起來就有些話長了,想當年,朱熹老夫子死了正室夫人,又續弦了一位胡氏夫人,這位胡氏夫人,小字麗娘。說起這位胡夫人可是名門之後,乃是南宋一代名臣,詞人胡銓之孫女。再說這位胡銓公可不是外人,正是家先祖。到了元代,家祖先因不滿蒙古韃子的統治,不忍見國破家亡,憤然出走海外。不才正是胡銓公的第十代正統玄孫。如此論起來,我們豈不是略略沾親。哈哈!”胡岩裕說完,暗暗對自己神侃之能大加讚賞,不由得奸笑兩聲。

任那葉希賢、楊應能二人都是飽學之士,對那個朱熹的續弦夫人什麼胡氏娘子,叫麗娘的,也是一無所知,但對這個胡銓到是知道些。

胡銓、字邦衡,號澹庵,廬陵人,南宋進士,著有《澹庵集》。雖不能和蘇軾、陸遊等詩詞大家比肩,也算是曆史上有此一號人物。後人也確在集賢書院內置其神主,與李泌、韓愈、趙抃、陳瑾、周敦頤、胡安國、朱熹、張栻等人共同放在一起祭祀。

現在聽到胡岩裕說的有鼻子有眼,煞有其事一般,也許可能曆史上,這胡銓和朱熹真有過什麼親戚關係,也未可知。他們二人都是有深沉的人,並不把這種閑談當回事,自是不會去和胡岩裕辯駁,聞言也隻不過是微微點點頭而已。等點完了頭,看了看建文帝才發現有些不大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