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清、劉文軍、吳啟亮等人,從沈臨凡落筆寫下第一個字起,就一個一個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這居然又是一種全新的字體!!!???
怎麼可能???
張海清、劉文軍、吳啟亮等人腦海中本能地冒出這種想法,可看到沈臨凡在白紙上寫的字的時候,腦海這種覺得不可能的想法又被強行按回去了!
之前招生廣告寫的是楷體,而現在沈臨凡寫的是行草。
從沈臨凡寫下的第一個‘陋’字開始,既繼承了王羲之的風流書韻,寓瀟灑於方正之中,現飄逸於工整之外,工穩而不呆板,成法而多變化,所謂“各盡字之真態”,自然靈動,用筆清勁秀麗,起收灑脫,結字實況開大、濃密相當,而且多了份清新隱逸悠然之氣,仿佛能從字裏行間看到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逋……
張海清、劉文軍、吳啟亮等人何曾見過這等的字體?
就算是不懂書法的人,瞧著白紙上的字都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更何況是他們這群癡迷書法的人?
張海清非常動容,眼睛裏仿佛能看到星星,“學習王羲之書法的有很多,他兒子王獻之和王羲之並稱二王,王獻之書法與其父相比,更加灑脫自由。大開大合,恣肆汪洋,變化精神,具足創新,勢頭很猛,開創了大令體,即草中有楷,楷中有行的書法特色。”
“在書法藝術家輩出的唐朝,群星璀璨,歐顏柳是其中最耀目的幾顆。”
“歐陽詢究其用筆是方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
“顏真卿楷法厚重。早年《多寶塔》結體嚴密,筆畫精工,造型優美,唐楷氣象。橫畫較細,豎畫較粗。力士揮拳,雄渾有力,多用圓筆。”
“柳公權橫豎粗細均勻,方筆居多,瘦硬細勁,內緊外鬆,左緊右疏。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沉著穩健,氣勢磅礴,行草大氣。”
“可看到了沈先生寫的《陋室銘》,字體時如出雲之岫,時如峽穀清風,時如幽澗流水,那種清新隱逸的悠然之前鋪麵而來,讓人仿佛聞到了深穀幽蘭的氣息,和王獻之的大令體、歐陽詢歐體、顏真卿的顏體、柳公權的柳體相比,亦各有千秋絲毫不遜色半分啊!”
劉文軍對張海清的話深感認同,之前在招生廣告上高雅貴氣的字體,需要一定的書法修養才能品味出其中美的內核,而第沈臨凡展現出來的第二種字體則不同,有一種好,叫作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好,這種好是符合普羅大眾審美的,所有人隻要看了一眼都會覺得他好,而沈臨凡給他們展現的第二種新字體就是這樣的,這種字體具有更廣泛的傳播可能性,恭恭敬敬地對沈臨凡道,“沈先生,您的這種字體,一旦流傳出去,恐怕會在書法界引起轟動啊,而且必定能千古流傳,多年之後,人們再討論起書法曆史的時候,沈先生的名字足以和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並列了!”
納尼?
沈臨凡懵圈了,盡管他之前沒有接觸過書法圈子,但是大名鼎鼎的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他是知道的,都是名流千古的大書法家,留下來的字體至今都有許多人在臨摹,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他們居然將他的書法和那些人並列,還說自己的書法也能和他們一樣千古流傳,他自己覺得他的書法是可以,可他教過的學生每一個書法都比他要強,到現在為止他還沒遇到書法比他差的人,所以他一直以為他的書法是入了門,比普通人要強,和一般的專業書法家差不多,想來也不會比張海清、劉文軍、吳啟亮等人高出多少,不禁問道,“你們的意思是我的書法水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