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鮮卑血 楔子(拓跋世家,北魏皇裔)
晉西北位於黃土高原,這裏溝壑縱橫,黃沙遍野。每到冬天,朔風凜冽,大雪沒膝,寒冷異常。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之稱。就是在這個地方,生活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種族——拓跋鮮卑皇族,即北魏皇裔。
公園四世紀初,北魏走向巔峰,統一了黃河流域,但魏帝卻突然駕崩,留下遺詔太子即位,但權臣與二皇子勾結,篡改遺詔,意圖謀權篡位,群臣擁太子在平城登基,二皇子與護國大將軍假傳聖旨,召各路人馬進京逼宮,群臣保太子出宮,望雁門關而來,,二皇子派兵一路追殺,群臣逃的逃,亡的忘。行至馬邑境山,身邊隻剩侯玄道將軍與幾十侍衛家將誓死保駕,有間聞二皇子在雲中即位,四方來朝,又加之太子本與世無爭,便仰天長歎,連喊數聲“罷了——”,便欲在雁門關內的大山裏隱居,侯玄道聞之,恰逢其老家就在附近,便於太子隱居在馬邑的大山之中,後太子為避追殺,改姓“侯”姓,世居在此。
時隔千年,此皇族本應埋沒,但因一物卻始終被世人所記掛——七星耀月。“七星耀月,與日爭光。金戈鐵馬,血染狂沙。”這便是有著皇者之氣,三皇五帝所配,殺盡千軍萬馬的寶刀。其影響力優勝於曆代相傳的玉璽。
天助鮮卑,軒轅夢傳拓跋珪七星耀月,拓跋珪利用七星耀月在黃河流域迅速崛起,七星耀月隨之成為拓跋皇族皇權的象征之物。後北魏破亡,此刀卻不知所蹤,本以為此刀從此流落,無從查獲。豈料北魏遺朝的一位王爺為保一門平安,道出一個驚天的秘密,原來當年被逼出宮的太子,隨身的飾物便是七星耀月,後新皇即位卻不敢公布此消息,恐有辱皇威。
從此,曆朝曆代的王侯將相,江湖草莽從未間斷對七星耀月的追尋。七星耀月卻像從人間蒸發一般,始終沒有下落。
直到康熙年間,皇上南巡,至鳳凰山相府時,拓跋家管家之子侯藍德為謀私欲,獻出七星耀月的藏處,幸虧當時族長侯天齊(即拓跋天齊)察覺出了侯藍德的意圖,舉族遷移至內蒙古清水境內,康熙派近侍東亭趕至侯家寨時,已是人去寨空了。康熙大發雷霆,怒斬藍德,七星耀月如曇花一現,有一次下落不明。
天下大勢,久合必分,分久必合。清廷天數將盡,軍閥四起,列強入侵,晚清年間,拓跋世家在族長侯君義(即拓跋君義)的率領下重回故土。為了防止當年的藍德事件重生,拓跋家規在康熙年間就加了一條——不準侯姓之人入仕。
如此平靜的生活了數十年,直到1930年,侯藍德的後人自東洋歸來,與雁北成立藤田道場,平靜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