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大秦出兵解夏危(2 / 2)

秦朗笑道:“早這樣不就得了!”

三國的大隊人馬一夜之間撤離,沿江隻留下少數兵力監視大秦的動靜。

得到這一情報,呂雲瑞急忙詢問“愛神”三國大軍的去向。得到的回答是:三國大軍並未散去,而是全部進入比奧國境,超出了探測範圍。

雖然不知道三國究竟打的是啥算盤,但三國大軍畢竟沒有向大秦進攻,怎樣說也是一件好事。

考慮到“探索號”已經連續飛行、作戰已經有不少日子,兩年來積蓄的能量耗損不少,而大秦的威脅又暫時解除了,呂雲瑞就讓“探索號”返回地麵,除了探索設備繼續工作外,其他設備都進入關機休整狀態,繼續吸收恒星能量進行自身的補充。同時,命令各部隊解除戰爭狀態,恢複以前的戒備狀態。

沒有了戰爭的威脅,大秦又恢複了常態,重新進入到各項建設中。當然,人們最熱衷的工作和話題還是建國的事情。

以聞逸羽為首的籌備組,經過幾天的籌謀和征求意見,已經初步確定建國日期將會是新春伊始的元月一日,國號為大秦帝國,簡稱秦,以秦城作為大秦國都,國旗為五星紅旗,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國教為道教,國家最高領導人為皇帝,下麵由丞相和元帥輔佐皇帝分別領導文武群臣,丞相負責行政,元帥負責軍政。

本來籌備小組擬定要建設一座皇宮,設立幾個專門的負責機構,但這兩項提議都被呂雲瑞給否決了。呂雲瑞的意思很明確,秦城已有一座秦王府,大可不必再勞民傷財地去建皇宮。另外,大秦目前隻有秦地與河東兩個大郡,郡守府下麵的職能部門完全可以勝任現有的工作,京城隻要設立監察司負責考察百官業績即可,暫時沒必要再設立重複的部門。

聞逸羽等人一方麵覺得呂雲瑞的提議有道理,另一方麵也拗不過呂雲瑞,就按照呂雲瑞的提議,開始進行官員任命、建國大禮安排等具體事務的籌劃和安排。

就在大秦全心投入建國籌備之時,在夏國的情報組傳回情報,比奧、多蒙、洛邦三國,趁夏國新敗,調集三百萬大軍進攻夏國,想要一舉將夏國滅掉。目前,三國聯軍已經擊垮夏國軍邊防主力,一麵四處搶占夏國的土地,一麵分出一支百萬人的大軍向夏國京城逼近。夏國由於未經防範,軍隊散居國內各地,匆忙間難以聚集兵力,京城隻有三十萬軍隊防守,形式岌岌可危。

得到這一情報,呂雲瑞急忙緊急召集郡級以上幹部開會,軍中師級以上領導也被邀請列席參加。

會議的重點是對是否出兵解救夏國,展開了激烈討論。一開始,眾人對夏國侵攻大秦的行為仍是耿耿於懷,大多數人並不同意救援夏國。但呂雲瑞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了大家,最終取得一致意見,決定出兵援助夏國。

就在會議將要結束之時,到精靈族提呂雲瑞提親的秦朗也聞訊匆匆趕回。

聽說大秦已經決定出兵救助夏國,老人甚是欣慰地說道:“夏國雖對我們不仁,但我們卻不能不義!大秦再咋說以前也是歸夏國管轄,現在夏國有難,於情於理我們大秦也該前去救助。隻當是大秦建國前,向夏國進的最後一份心吧!”

呂雲瑞點頭道:“不錯!我們大秦從來不缺忠義之士,國家有難,老秦人自是不會旁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句口號,應該深深印刻到每個大秦人的心裏!”

聞聽此言,參加會的眾人全都立起,高舉起手臂呼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隨後,大家就派多少人出戰、以什麼名義參戰進行了討論。最後商定,立刻由聞逸羽寫出參戰通告書,向全大陸公布大秦助夏國抗擊入侵之舉。同時,大秦將派兩個師團,共計十二萬人入夏作戰,大軍將由呂雲瑞親自率領,於明日一早就從秦城出發。

大秦出兵夏國助戰的通告,於當日下午就由驛站以八百裏急報的方式送往大陸各國。並很快就從夏國離秦地最近的城市平陽傳回消息:夏國歡迎秦地的兄弟回歸抗敵!

第二天一早,秦地的校軍場上,大秦兵團一二師的十二萬官兵,整齊地排列在操場之上。每個戰士都是手牽兩匹戰馬,身披製式鎧甲,腰間左配製式斬馬刀,右帶手弩及弩匣,身上斜背風輪弓;每匹戰馬的馬鞍橋旁,都懸掛著五個插滿羽箭的箭壺,其中一匹戰馬的鳥翅環上,還懸掛著一杆精鋼打造的長槍。

戰士們雄赳赳氣昂昂地站立在操場上,等待著出發的命令。以連為單位,一麵麵鮮紅的旗幟在隊伍中飄揚。雄壯的隊伍,引得四周前來觀看和送行的百姓們,忍不住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