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沒那福份(1 / 2)

李國慶說他多努力一點,就可以將自己的工資掙回來了。

所以,她有長期飯票不要心焦。

依依打電話給她的時候夏小嫻才想起來,她的社保公司是給停了,得去社區辦上。

“你的戶口不在這兒,得辦居住證才行。”工作人員道:“沒有居住證辦不了。”

得,夏小嫻差點給忘記了戶口的事。

當年中年畢業,將戶口從農村遷了出去。

爸媽都是挺高興的,說是家裏總算有一個吃皇糧的人了。

結果,她運氣真的很差,中專畢業,這個學位早就不吃香了,找工作七上八下碰壁不少,戶口也沒地兒放,最後老爸找了村長,又好說歹說給遷回了村裏。

也就是說,她現在是農村戶口。

雖然沒有土地,但是農村戶口在外人眼裏已經快變成香饃饃了。

都說農村戶口的人以後紅利很高。

懵懵懂懂的夏小嫻也不知道這其中是不是有這麼好,但是她將妮妮的戶口也上到了自己那邊。

李國慶也是農村戶口,哪怕他們買了商品房都沒有打算將戶口遷出來。

畢竟,在城裏呆久了,聽新聞看報紙,知道拆遷戶越拆越富,他們也在做夢。

尋思著哪一天萬一這陷餅砸在頭上就大發了。

其實,她們在盼著這陷餅的時候也有不少的隱患。

就是妮妮上學的問題是一個老大難。

公立學校必須看戶口搖號,搖中了就是掙錢不少。

但他們是外在戶口,私立就是唯一的選擇了。

李國慶和夏小嫻都仔細算過帳,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沒個二三十萬是下不來。

要不就動用戶口吧,遷到城裏來。

因為這是一個開發區,這個區正住戶口搖號如果搖中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全免。

正在他們想要遷的時候,李國慶又帶回來一個消息,讓別折騰戶口了。

因為,孩子在初中最好還是上私立的好。

為什麼?

私立收費貴,但是貴有貴的好處。

夏小嫻也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收費高必然也有所不同的。

就妮妮和依依的女兒來講,人上的幼兒園收費不同標準完全不一樣。

依依的女兒是小班雙語教學,人不到二十個孩子四個老師。

妮妮班上是三十六個孩子隻有三個老師。

這就是區別!

所以,夏小嫻也在開始考試孩子上小學的問題了。

今天再次談到了居住證的問題,就多問了幾句。

“你想離家近的學校完全不可能。”社區工作人員道:“異地孩子上學,得具備三個條件:勞務合同、社保、居住證。而且,不是你想上哪個學校就哪個學校,是搖號,搖到哪兒就哪兒。”

總之呢,居住證得先辦。

之前買車辦的是李國慶的。

夏小嫻馬不停蹄的跑了派出所。

照片、房產證、申請表。

眼睜睜的看著麵前的辦證人員。

“你之前沒有在社居區住的信息錄入。”工作人員道:“你必須先去社區登記,社區會上門調查核實,一個月之後才能辦證。”

啊?

那她的社保豈不是要脫保了?

夏小嫻以前對保險這一塊不是很熟,自從給妮妮買保險受過安姐的熏陶後對保險的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