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欽天監挑選的皇帝親自謁自己陵墓的好日子。
天空卻陰沉沉的,深秋初冬的寒風夾雜著初顯淩冽的朝霧,甚至還有些許零星的雨滴,將大片的旗幟席卷得不斷招展,同時也侵襲著這支龐大隊伍裏的每一個人。
哦,或許有一個人除外,那便是端坐在龍輦上的皇帝陛下。
皇帝的龍輦由三十二人抬行,而且是三十二位精挑細選出來的力士,單單是要排列下這三十二個抬輦的人,其規格尺寸便可以想象。包括龍輦的前方,也是有木質襯以多層綢、緞,乃至革製的遮風之物,因此完全不懼這等程度的風雨。
而其他隨行人員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隊伍中確實還有為數不少的車駕之類,卻不是用來運載任何隨行官員的,而是儀仗車駕的一部分。
由於此次路程其實很近,所以像徐欽這般能撈著一匹馬騎的,已經算是大佬級別了,而絕大多數三品及以下隨行官員,則都隻能跟在整個儀仗隊伍的後麵步行。
整個天子儀仗隊伍,共有五個部分,其中又包括先導禁衛騎兵方陣、龍旗方隊、清道騎兵、先導車駕、鼓樂方陣和護衛騎兵方陣、幡旗儀仗方陣,然後才是龍輦和天子六駕部分,再然後還有護衛方陣,團扇、傘蓋等組成的第二個儀仗方陣,再接下來還有第二個鼓樂方陣,再加上大量騎步兵組成主力護駕部隊方陣。總共分為:先導、引駕、車駕、護駕和後衛五個大部分。
總人數的話,反正徐欽是沒有徹底搞清楚,但其動用的錦衣衛和旗手衛軍官、旗校、力士、將軍共計三千二百餘人;另有其他上十衛軍士兩千七百餘,至於鴻臚寺的鼓樂儀仗,兩部大約有五百人上下。
而這等規模的人員僅僅是儀仗!
其實這些儀仗還真就是完全用於裝逼的,真正執行護衛任務的軍士是在儀仗到達之前,便沿途警戒,擔任了實質的開道任務,以及早進入,並將整個孝陵完全控製起來的整整兩萬人!
這排場,嘖嘖,徐大少不由得暗自咋舌。果然是夠氣派,散發著一股濃濃的信號:老子就是逼王之王!也難怪當年項籍那個二愣子羨慕妒忌恨。
不過現在徐欽是一點兒都不羨慕。一來是對這種完全可以說是作繭自縛的行為沒太大的興趣,二來是張允和那上千斤的火藥始終讓他的心跳沒法平靜下來。這要是稍微手一抖,上千斤的,即使是比較初級的黑火藥,那也足以直接再將他送回穿越通道了。
現在隻能祈禱大家的的計算都精確無誤了。
雖然幾乎已經是最簡單的出行儀仗了,但整個隊伍還是綿延超過一千米。隻是受限於道路的寬度,隊伍的寬度不過四丈,即使是加上外圍的警戒線,能控製的範圍其實也非常有限,至少對上千斤的火藥而言,完全可以達到在絕大多數警戒線之外造成殺傷的效果。
好在從長安左門出宮,再由朝陽門出城,然後到達孝陵非但距離很近,而且也幾乎完全沒有臨近道路的住戶。所以倒是不用太擔心某所房子突然直接爆炸開來,也算是讓錦衣衛的排查的難度下降了不少。
隊伍雖慢,但也不可逆止地緩緩接近了皇陵。
如果說要用大量火藥行刺,朝陽門之內這一段路線應該是沒有機會的,畢竟朝陽門雖然是內城城門之一,但其實和皇城、宮城直接相連,負責把守的也是上十二衛中的府軍左衛和虎賁衛,其安保級別之高,完全是宮城的級別,甚至猶有過之。雖然是有每日運輸皇城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的作用,但要想在這個地方運進來大量火藥,還要尋找合適的地方設置埋伏地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往外則是一段一公裏左右的曠野地形。從朝陽門到孝陵神道這一段路程,雖然是極為寬敞的大道,不過由於各種原因,這邊並非是常人日常出入內城的通道,故而也是人煙稀少,更不會有人沿途居住。甚至包括孝陵衛的人員,還有在這個方向更遠處的居民,其實出入內城也是繞道直城南的通濟門進出,而不會走朝陽和正陽兩道城門。所以這一帶的大道兩旁,大多為孝陵衛旗下的屯田,以及少數極小的山石曠野。
乍一想,這種不算小的無人區域,確實是比較適合作為埋設超大型炸彈的運作地點。但實際上這種簡單地形區域,缺少隱蔽物,不論是挖一個不小的坑來安放炸彈的前期準備,還是應對之後錦衣衛等的安全排查,都有極大的難度。
而現實也證明了徐欽之前的猜測,隊伍也很安全地通過這一段路程,直至禦駕的車輦進入皇陵神道,都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在事前既假定了張允不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的前提下,剩下的伏擊地點便很清楚了。
皇陵內!
從進入神道開始,地形也從小平原地區跨入山區地形,加之鍾山茂密的植被,排查安全隱患的難度直線上升。很難完全覆蓋道路周邊一百米以內的絕對安全區。
同時,孝陵還處在施工建造的過程中,各處工地挖掘、堆砌的痕跡為數不少,這也給了心懷叵測之人大量的運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