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草原雄鷹的興起 第十五章 民窮,兵弱,財匱,士大夫無恥
南宋晚期,經濟開始崩盤。官員數量超過了北宋,領土日益縮減,幣製混亂,濫印紙幣,通貨膨脹,赤字驚人,稅負沉重,百姓窮苦,農民艱辛。
南宋國勢,江河日下。正如史館檢閱黃震言簡意賅地總結:民窮,兵弱,財匱,士大夫無恥。
賈似道政界搞權鬥,軍界大清洗,搞完了這兩項,又把罪惡的魔爪伸向關係國計民生的經濟界。
景定四年(1263年),賈似道實行土地改革,推行“公田法”,史稱“景定公田法”。
該法精神是打擊土地兼並,增加國庫收入。核心內容是根據官員的品級限定占田數額,超標部分由國家出錢贖買,買回後由政府經營,收益上交財政。
賈似道宏偉設想是,贖買官田一千萬畝,每年能有六七百萬入賬,一攬子解決通貨膨脹、軍糧短缺等問題。
賈似道率先垂範,先獻出一萬畝田產,希望上行下效。
宋理宗對此不抱太大希望,拖拉不想辦。賈似道說陛下您如不辦,微臣就辭職。
皇帝說先試試吧,成功了再推行全國。
和王安石變法一樣,政體擺在那裏,任何舉措都會成了權貴階層趨利避害的手段。
官僚豪強們權錢交易,搖身一變,大量土地被隱瞞不報。你賈大爺本事再大,也不會到各個角落去盯著吧?
但官吏們都有回買公田的指標,這樣以來,勢必把沒根沒門的普通百姓田產列入贖買的指標範圍。
再加上各級官吏的盤剝,金銀的不足,回買演變成無常霸占。
國家窮的很拮據,無法支付金銀,主要靠如同廢紙般貶值的度牒、告身(類似有價證券)代替,再就是紙幣會子。贖買田款嚴重不足,賈似道說天下事難不倒本相爺,不就是張紙嗎?多印刷幾張就是了。
造幣廠以每天15萬貫的速度,日夜兼程地加印紙幣會子,貨幣更加貶值,物價更加瘋漲,民生更加困苦。
回買(其實是強奪)的官田也難以有效經營,各級官吏如蚊蠅見血般地層層盤剝剝皮,哪個承租者願意去耕種?大片大片的官田荒蕪了。
典型的竭澤而漁,雖然靠搜刮的財富又支撐了南宋十多年,但已經是回光返照,來日無多了。
賈似道此舉得罪了豪富權貴,得罪了黎民蒼生,得罪了各級官員,他人心盡失,末日很快就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