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原本是大內皇室秘藏之物,後又流落民間,代表亦正亦邪的欲膽,不慎從收藏者家中失落,引發一場人世間的血雨腥風。
一個都市女孩不經意間偶遇欲膽,卻差點給她帶來殺身之禍;一名警官曆經曲折重重,使案情終於得以柳暗花明,真相浮出水麵。一對雙胞胎兄弟雖有共同的父母親,身上也貫注著同樣的血,然而卻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最終各自成就了相差懸殊的人生。原本一個在大洋這邊,一個在大洋那邊,過著毫不相幹的生活,卻因為一枚小小的欲膽,再次把他們的人生挽在一起。這一切的一切應該歸咎於社會?還是宿命?
一代天後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堪稱西方史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她作為天後唯一的女兒,出身尊貴;她是大唐的公主,姿色傾國傾城;她更是智慧與勇敢的化身,盛世大唐的最高權杖曾玩弄於股掌之中。
然而曆史終歸為曆史,她的皇帝夢最終被打破,未能撼動她的母後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地位。她的命運亦喜亦悲,可歌可泣,帶給後人的影響也甚為頗大,引人發思。
這位天之嬌女從小便風流至致,不亞於其母則天皇帝,正因為天性使然,太平公主曾被人利用,與一小太監媾和,欲易其性,製造混亂,加以動搖武則天的大業根基,然而,卻終未能如他人所願。(試想若奏效如他人所願,那麼曆史則會被改寫,武則天之名也會宛如泡沫般湮滅,永遠不會在曆史上出現)。做為大唐公主,從小生活在高牆之內,她不能過隨心所欲的生活,不能看外麵的世界,就連最親最近的父母親也不能想見就見。正是如此環境的陶冶下,她變得無比乖張和任性,並在她的人生中惹下了第一筆帳,幾乎差點為之喪命。命運的多坎,讓她最終華麗蛻變,並成為當之無愧的武則天第二。
深宮之中,除皇帝一個真正的男人可以終身居住之外,其餘的男人多是大大小小的太監服侍於皇室女眷左右。太平公主從小深居宮中,雖然不乏見一些大臣武士,而在時間上就會有所限製,多是出現在朝堂上,他們的住所也皆在宮外,並且甚至不經聖上允許就不能在宮中過夜。相比之下,太平公主從小與隨身侍奉的太監相處的時間就比較長,可以說是朝夕相處,日久天長,自然也就有了根深蒂固的感情。再加上太平公主年幼之時,正值其母武後大業如日中天之際,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女兒。高宗皇帝體弱多病,常常躺於榻上,國家的一切政事全由武後全權負責打理,武後見取得政權的大好的時機盡在眼前,而且兩位儲君也先後在自己的掌控下被廢,就在她感覺時機成熟,正要迫不及待上前擷取果實時,卻滯而不前。眼看著距離皇帝寶座似乎隻有一步之遙,卻無法向前邁出那關鍵一步時,這才明白,美夢還是美夢,永遠不是真的,所有的事情還是得從長計議,再作計較。武後很聰明,定下心來隻稍加思量就明白了一切,原來那寶座前有一道厚厚的人為的屏障,自己無法靠近的原因是因為屏障還太強大,所發出來的強大威力足以給自己致命一擊,所以不得已,她再次沉淪下來,準備暗暗擴大自己的勢力,等待時機成熟便一舉成就大業。可是她沒有想到在她的力量壯大之時,那股反武的阻力也空前壯大起來,差點就形成了反撲之勢,其中之一就是在她的軟肋—她寶貝的女兒太平公主身上著手,給於自己嚴厲打擊。她永遠都不會想到,她的仇敵一些修真道士之流,會利用太平公主身邊的小太監對其的仇恨愛慕之心,欲加害太平公主以中傷自己。在道士的利誘盅惑之下,一個命運慘遭巨變,平凡無奇且心懷怨恨的小太監很快重拾遺風(即又找到了作為一個真正男人的感覺),鏗鏘有力的站了起來,並且更加的憎恨太平公主憎恨皇室,因為正是太平公主和皇室給他帶來慘痛巨大且又無法彌補的傷害。於是一場暗中由道士與宮人秘密主導的陰謀在大唐皇宮內精彩上演。而他與她的關係也總是出現戲劇性的變化,足以令任何人費夷所思,嗟呀不已。
武則天是個不安分的權力欲望極強的女人。到了洛陽後,使她恐懼的那些鬼魂再沒有追來,這件心事算漸漸沉下去了,可另外的心事又浮了上來,她上表高宗要求: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是指天子親赴泰山,向天神地祗報告天下統一,萬民平安,祈求上天永保國家安泰的大規模隆重儀式。從曆代看,隻有文治武功卓越貢獻的天子,才有資格封禪。如第一個舉行封禪大典的是秦始皇,以後有漢武帝和漢光武帝,此後至唐,再沒有誰搞這種儀式了。唐太宗有過封禪的打算,但因政務繁忙和考慮到儀式繁瑣花費巨大,議論了多次,終未能付諸實現。可是文治武功遠不及創下貞觀之治唐太宗的高宗和他的皇後武氏,卻要去泰山封禪,其主要原因是武則天想要借此機會顯示她垂簾聽政以來的政績和威儀。不過那幾年也算國泰民安,財力豐潤。特別是討倭戰績輝煌,破突厥戰果赫赫,百官臣僚也都上表支持。高宗於是下詔,決定封禪。然而,在儀式安排上,武後提出要破除不讓皇後參加的舊例,她提出“皇帝初獻,皇後亞獻,太宗生母燕氏終獻”的主張,高宗完全采納。朝廷百官看了如此安排,雖覺於禮法不合,但誰也不敢說個不字。初冬,封禪隊伍從洛陽出發,千乘萬騎,浩浩蕩蕩。其中有隨行文武百官,武士兵弁,歌舞儀仗隊,還有來自高麗,波斯等國的使節,觀禮代表團。馬匹,駱駝,牛羊,車輛組成的隊伍,前後有數百裏長。一到傍晚宿營時,漫山遍野地帳幕,多如繁星的燈火,頓時把大地裝扮成一座喧鬧的城市,好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恰好那幾年豐收,一鬥大米才賣五錢銀子。市場上豆麥雜糧,魚肉禽蛋堆積如山,更使封禪典禮大增異彩。武後的愛女太平公主是這支龐大封禪隊伍裏的當然明星。她的美麗,她的儀態,她的“方額廣頤”酷似其母的長像,使那些有幸一睹她芳容的人永久難忘。但她的價值遠不止此,更主要的是她那至尊的身份。人們努力找借口去接近她,都明白巴結她就等於巴結討好當朝皇後。這樣一來,作為太平公主貼身太監的小旦子,也就身份陡增,整日車前馬後忙得團團轉。由於上一次由長安到洛陽的愉快旅行。太平公主和小旦子都在尋找自己的感覺,都感到次封禪之行雖然也快樂,但快樂卻增了許多難以言說的神秘。比如太平公主上下馬車,在踩小旦子那富有彈性的背脊時,感覺就與那次大不一樣,又比如有時因小旦子事務太多,一兩個時辰不見人,她就感到莫名其妙地心煩意亂……可小旦子的感覺又不一樣,他已十四五歲年紀,開始懂得更多的事了。因此,上次由長安到洛陽一路的天真與野趣,已完全沒有了,代之的是有不少人向他陪笑臉,使他陡然產生了“人”的感覺,原來自己也有價值,也有人向我陪笑,向我獻殷勤。他感到虛榮心的極大滿足。不過這種情緒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另一種情緒所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