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鶴把這件事情告訴陳鳳婷,陳鳳婷倒是沒有意義,隻是想見見人再說。
兩個人約見的地方,卻是陳家的老宅。
原來陳鳳婷的爺爺,最近身體很不好,陳鳳婷想讓沈鶴過來瞧一瞧。
提起他爺爺陳家軒,那個是連陸卿都佩服的梟雄,這老爺子之前是瓦匠,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積攢起家當,創辦了陳氏,他用了三十多年,將陳氏越做越大,最後,更是力排眾議,把家族的大權交到了陳鳳婷這個女人手裏,而不是交給他弟弟陳光然。
單憑這一點,沈鶴就佩服這個老爺子。
千萬不要以為這沒什麼大不了,在這些豪門世家,尤其是頂級世家當中,傳承觀念甚至比封建社會還要嚴重。
能把一個權利交到女人手裏,這是相當的難得。
當然,陳鳳婷也有她的厲害之處,從她掌權開始,還不到5年的時間,陳家就完成了轉型,從最開始的地產大亨,開始向服務業發展轉型,並且,轉型非常成功。
跟著導航,沈鶴一路來到一座四四方方的大院前麵。
這就是陳家的老宅,也是帝都保存越來越少的老建築,四合院。
沈鶴抬頭望去,四合院裏的院落,自成一景,寬敞疏朗,而四麵房屋亦各自獨立開來,其中又有遊廊連接而成,十分精美。
一般的四合院四合院大多以石磚和木之共同建成。
四合院既有磚石的剛硬之態,也擁有了木料的溫和之柔,再加上青瓦的襯托,一座四合院便如畫般美好。
而細節處,往往都充斥著精雕細鏤之韻,不論是石雕,還是木雕,這些精細的點綴,總是可以彰顯出主人不俗的品味。
開闊的開間裏麵,一位耄耋老人躺在太師椅上,戴著老花鏡,正費力的翻著報紙。
報紙的頭版頭條,正是陳鳳婷的照片,報道的是光華基金會成立的事宜。
而這位老人就是陳鳳婷最尊敬的爺爺,陳家的靈魂人物,陳家軒。
老人一邊看著報紙,一邊不住的點頭,看來他對陳鳳婷的這個決定也是持讚成態度。
兩邊的紅木椅子上坐著一位中年人,正是最近與陳鳳婷鬧的很僵的大伯,陳理想。
報紙是他帶過來的,想讓老爺子幫他出口氣。
“老爺子,你也看到了,你的寶貝孫女現在是越來越過分了,一下子就拿出30億美金,捐到一個什麼破醫院裏麵,什麼樣的醫院,需要花這麼多錢,這裏麵肯定有問題。”
“這個尚且可以看作是咱們陳家做慈善,還能撈到點好名聲,那個舊城改造計劃,卻是徹徹底底的昏招,現在全帝都所有的地產公司,都等著看我們笑話,沒人接這個項目,隻有咱們搶著上。”
“老爺子,你是知道的,那個舊城改造計劃,區域太大,而且那裏的人很難搞的,之前也不是沒有拆過,最後都無疾而終,現在那裏已經成了燙手山芋,別人躲都躲不起,隻有她搶著上,這不是有毛病嗎?。”
“再者說,就算你順利拆遷,那後麵的重建呢,咱們不僅要墊付大量的資金,還要跟政府來來回回的交涉,這得費多少人力物力,幹好了,那是別人的政績,要是幹不好,這黑鍋咱們陳家背定了啊。”
陳理想唾沫橫飛,恨不得把陳鳳婷說成昏聵無能的掌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