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感傷西行之重返人間 第四十三章 文學和音樂是兄弟
小翔在文學院的刊物《漢文》上發表過文章,但這是小範圍的,不能與國內的知名報刊雜誌相比。於是,小翔把以前寫好的一些詩歌、短篇小說和半部長篇小說寄往《人民文學》、《小說月報》、《詩刊》、《天涯》和《延河》等報刊雜誌社的編輯部,最終都如石沉大海,毫無反應。是自己寫得不好?還是這些報刊雜誌不識好文?小翔鬱悶地想著。市場經濟下的文學報刊雜誌是如何運行的?聽一個學姐說,她在《安徽文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都收了她幾百元版麵費。文學期刊雜誌是不是也要收版麵費?傳聞不是事實,不好輕易下結論。一封一封的信件,有去無回,小翔也失去了耐心,發誓再也不在報刊雜誌上主動投稿了。
現實中走不通,小翔就把目光轉向網絡,正像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白話取代了文言,小翔認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網絡正在取代紙質,電子書必將取代紙質書,這是自蔡倫發明造紙術以來,人類書寫曆史上又一次偉大的革命。小翔申請了網易博客,還在起點中文網上注冊發文,但瀏覽的人很少。小翔又在新浪讀書上發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在大網站上發展很困難,看得人不多,倒是魚龍混雜的作品一大堆,在書名上看就是為了沽名釣譽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內容庸俗不堪,與晚清的禮拜六小說不相上下,真不知如果讀者看了這些作品,其精神境界會提高多少。網絡文學是新事物,剛剛起步,門檻低,限製少,粗製濫造者居多,嚴肅文學精品文學少得可憐。小翔想暫時先在網絡上發表小說,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先修煉好內功,先寫出真正好的小說,然後等待時機吧!不怕沒有伯樂,就怕不是千裏馬;不怕沒有機會,就怕不是真正好的文學。再說真正好的文學要經得起寂寞和時間的沉澱,是金子遲早會發光的。
事業不順利,但一視貿易發展得很好,這也足以安慰小翔失落的心情。因為一視貿易,小翔也特別關注經濟學方麵的問題,他在圖書館找來一些經濟學方麵的書籍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小翔最喜歡看的一本書。聽說著名的經濟學家茅於軾要在西部大講堂上講學,小翔也去聽講座,事後還要了茅於軾的通信方式,從此小翔與茅於軾通過普通的信件交流過幾次,茅於軾不僅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而且是位品德高尚的人,他送給小翔兩本書《生活中的經濟學》和《中國人的道德前景》,小翔認真地看了兩遍,感觸很深。小翔為了讓茅於軾全麵地了解他,就把他的半部長篇小說、幾篇短篇小說,以及一些詩歌寄給了茅於軾,沒想到茅於軾馬上給小翔回了信。信是這樣的:
小翔:
你寄來的掛號信已收到,裏麵的文章也收到了。
我沒有時間仔細閱讀你的文章,隻能粗粗翻幾篇。可以覺得你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青年,現在思想裏有不少矛盾,彷徨在十字路口。在這關鍵的時刻,我希望你走上正路,不為各種引誘所動,堅持一個有原則,符合道德和正義的理想。要珍惜大學生活,努力學習,打好基礎,一定要學好計算機、外語、數學。基礎知識能為你一輩子的事業創造成功的條件,要認真讀好幾本經典學術著作,把別人發現的真理自己重新發現一遍,懂得為什麼過去認識上有偏差,科學的偉人如何從偏差中找到了真理。如果你能真正懂得真理是如何發現的,你可能成為科學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
我送給你的《生活經濟學》和《中國人的道德前景》兩本書,要認真讀,多想多提問題,自己去找答案。
你在信中說,你想寫小說。寫小說不容易,尤其寫得好更難,但我鼓勵你嚐試,不過出版十分困難,要有思想準備。
以我的觀賞眼光,希望你:
(1) 在寫困難的當中要有強烈的樂觀主導。
(2) 到處有幽默。
(3) 世界上不都是黑暗,有光明和美好的一麵。
(4) 注意多看別人寫的小說,分析何以有的寫的好,動人,何以有的不成功。
祝
好
茅於軾上
2005年11月28日
茅於軾的信更加堅定了小翔寫小說的信心,茅於軾的話也為小翔指明了一條光明之路,這些話時常在小翔耳邊響起,激勵著他,鼓舞著他,幽默是不好辦到的,樂觀還是可以做到的,小翔努力向成功者學習,向西方文學大師學習,向中國著名作家學習,爭取從多方麵提高文學的質量。
遠水不解近渴,何不就近向文學院的教授們請教呢?何不把自己的習作送給極個別文學教授讓他們評論評論呢?小翔想,近水樓台先得月,身邊的教授就是文學界的引導者,何不向他們請教呢?小翔於是看準機會把他的習作送給上中國現代文學的一位教授,這位教授沒幾天就給他回了封郵件。內容如下:
小翔:你寫起小說來,神采飛揚,文字流暢,觀察細致,字裏行間能見出性情和愛恨,語言富有張力和彈性,頗有吸引力。你寫小說比做研究合適多了,這是你的長處,請多加珍惜。以後走出校門,我相信你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說家。不足的是,你對“故事”沒多少感覺,你的小說基本沒有結構,看不出主脈絡及起承轉合關係。你不是一個技巧型的而是一個傾訴型的小說作者,結構鬆散,更像在寫經曆,片斷式的組接。人與動物的互喻、喻象間的轉換,有生硬、唐突之感,虛實處理不夠妥貼自如,對人性、宇宙諸問題的思考,略顯幼稚且功力的不足。不知你有沒讀過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的《魔山》否?那種隱喻筆法的高超運用,對生命真相入木三分的雕縷,讓人難忘。還要多加讀書和思考,僅僅有道德激情是不夠的。於你而言,要特別注意訓練思維能力,由表及裏的觀察力,這種能力不論於小說創作還是於文學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