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動物去 第十八章飛龍在天(2 / 2)

看完二號坑,羊A在一號坑西北見到了三號坑,這是古代軍陣的指揮係統,在三個坑中規模最小,但在戰爭中作用最大。三號坑深達五米,平麵地看像個“凹”字,武士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著。

整體上看,三個坑呈“品”字狀。

羊A好好地品味了一番秦兵馬俑後,與鴿子又悄悄地從博物館出來,不遠處有座世界七大奇跡園,羊A和鴿子沒有進去觀看,又繼續西行,走了一會,遠遠地看到了秦始皇帝陵,一座巍峨高大的山丘聳立著,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周圍樹木蔥鬱,景色優美。秦始皇帝陵氣勢宏偉,局麵開闊,依山傍水,風光無限。司馬遷曾說:高山仰止。秦始皇固然沒有高尚的品德令人仰慕,但他統一中國,橫掃諸侯,豐功偉績也是令億萬華夏男子景仰的,不愧為一代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什麼都是大手筆,萬裏長征、阿房宮、兵馬俑……哪一個工程不是堪稱世界一絕。中華文明從秦始皇身上就可以略見一斑,但古代的文明是用血和淚的殘暴換來的,鐵血皇帝締造了統一的中國。站在秦始皇帝陵前,羊A感慨萬端。

秦始皇帝陵神秘莫測,吸引了無數人物前來觀看。據說,陵墓下臨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放棺材,墓室裏堆滿了金銀財寶。但金蘋果周圍到處是毒蛇,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處處殺機重重,一不小心就有來無回,讓人有賊心無賊膽,雖曆史上盜墓者冒險盜寶,但生還者寥寥無幾。墓室像座宮殿,頂嵌夜明珠,魚油燈長明,水銀注地,陪葬的陶俑更是不計其數。

羊A看到了殘破的陪葬坑,坑裏有銅車和兵馬俑,據說出土文物數不勝數。羊A興致勃勃,一口氣隨著遊人爬到了山頂,竟然有人讓它免費喝一杯水。甘泉入口,渾身舒暢,會當臨絕頂,仰望蔚藍的天空,一覽天下,胸中開闊,無限風景盡收眼底,一望無邊的青山綠水,金雁已飛,青鬆顯高,公路更遠。

沿著秦陵北路,羊A和鴿子來到了驪山腳下。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一條支脈,東西綿延二十多公裏,最高海拔一千多米,遠遠望去,山勢如同一匹奔騰的駿馬,所以取名叫驪山。傳說,女媧曾在此煉石補天,她的一個女兒化為一匹飛馬幫忙,補天完畢後飛馬留戀此地,不願回去,後來化為一座大山,這就是驪山。驪山上有座天文台,每天的北京時間就是從這裏發出的。

千畝柏林鬱鬱蔥蔥,給驪山披上一層美麗的外衣,驪山像一個漂亮的姑娘,又像一匹奔騰的駿馬,所以驪山既有女性的溫柔優美,又有駿馬的蒼勁挺拔。驪山的第一個景點是三元洞,駐足這裏,華清池全景盡收眼底。三元洞內十分涼爽,清遠幽靜,供奉著玉皇大帝、土地爺和大禹三神。羊A和鴿子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小亭,古色古香,名叫“翠蔭亭”。宋朝詩人在此寫過一首詩:一別驪山歲已深,林花依舊繡嶺岑。歸尋當日新開路,隱約苔痕下翠蔭。從此山道一分為三,羊A先去了“兵諫亭”,這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蔣介石曾逃跑到這裏,藏於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後。

古人有文曰:“驪之山鬱然而青,而其水浩浩然鳴九衢也。古柏森森然翳東西嶺,故宮遺址多不可識。”到如今驪山風韻猶存,華采不減當年。小憩驪山晚照亭中,想著華清池中楊貴妃與唐明皇鴛鴦戲水的情景,仿佛楊貴妃出水芙蓉般的樣子映入羊A的眼中,閉目凝神,似乎看到唐明皇西逃的狼狽景象,曾經為博紅顏一笑,結果揮淚斬貴妃,如今溫泉依舊,可是人物全非,哎,一切都成為頭上浮雲,飄飄散散,化為塵煙,隻留下後人的長歎感傷。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終得褒姒一笑,結果失信於天下,自古紅顏似禍水,江山與美人,不可兼得,棄江山而得美人,舍美人而得江山,愛江山更愛美人,長生殿上石榴紅,沉醉了多少人心。

羊A攀援在驪山索道上,行走自如,鴿子在空中自由地飛翔,時而停留在羊A身上。鳥語林中孔雀開屏甚為漂亮,水池中魚鳥自由地圍繞著女神像遊泳,甚為快活。青山綠水,小徑清泉。漫步林間,浪行水上。逍遙自在山水間,一切煩惱都可以忘掉。不知不覺已是夕陽西下,晚霞映襯下,驪山更加美麗動人。羊A和鴿子已走到驪山頂上,高處不勝寒,八麵來風,炎炎夏日,竟有些許涼意。元代的張養浩寫過一首散曲《山坡羊•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在?隻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羊A想起這首散曲,望著遠處的夕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寒風襲來,頓添幾分悲涼之意,倦怠使羊A仰臥在欄杆上睡著了。醒來後已是深更半夜,天空群星燦爛,臨潼燈火通明,忽然羊A眺望到從秦始皇帝陵上空一條火龍騰空而飛,張牙舞爪,口吐火花,甚為壯觀。

驪山日出別有一番情趣,羊A一覺醒來看到萬道金光從東邊射來,居高臨下,登高望遠,驪山山勢逶迤,森林覆蓋,樹木蔥綠,景色十分繡美。羊A沿著山道,路過老母殿、老君殿,拾級而下,緩緩走出驪山,往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