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七十五章祭拜黃帝3(1 / 1)

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七十五章祭拜黃帝3

這是孔窯洞,沒有電燈,煤油燈的光線有點暗,靠門的地方有張床,靠窗戶的地方有口大水甕,緊接著是幾個大木箱,炕上收拾得幹幹淨淨。牧羊老人叫那女子小紅,她才十六歲,穿著樸素,圓臉蛋,大眼睛,眉毛細長,不大愛說話,有點害羞,但做事認真,心靈手巧,隻要看她抱回來的那捆柴就知道了,十分整潔,她把柴折得差不多一樣長,擺放得有條有理。她給鍋裏舀了幾瓢水,點著柴,那火紅的光芒映照在她清秀的麵龐上顯得十分美麗。她洗了一些土豆和紅薯,把它們切成細細的短條,放進鍋裏。然後她拿了些玉米麵在麵盆裏和起來。牧羊老人在院子裏用斧頭劈柴,劈完柴回來坐在灶前燒火。小翔坐在床沿上,想幫小紅姑娘點忙,但小紅讓小翔好好休息養傷。

不一會兒飯熟了,小紅從鍋裏撈起玉米麵,放在鍋台上,一共三碗玉米麵,小紅給玉米麵上加了些土豆絲和紅薯絲,放了些油鹽醬醋,給了老人一碗,又遞給小翔一碗。牧羊老人叫玉米麵為“抿節”,這種麵很細長,有點甜味,很清淡,但很爽口。小翔吃完一碗又吃了一碗。牧羊老人說他父親留給他一部書,這部書既象哲學書又象算卦書,吃完飯後牧羊老人把這本書拿出來,書很舊,有些邊角已經破損,書皮上寫著《周易》兩個大字。牧羊老人說昨晚他算了一卦,卦象上說葫蘆穀裏有個人受了傷需要人幫助,果然碰上了小翔。牧羊老人說《周易》八八六十四卦是演繹社會生活的一部哲學書,如陽剛之道、陰柔之道、徘徊之道、啟蒙之道、等待之道、爭訟之道、將軍之道、親近之道、修德之道、行走之道、君子之道、小人之道、諧同之道、大有之道、謙虛之道、反複之道、隨從之道、糾正之道、臨近之道、觀仰之道、刑罰之道、修飾之道、剝蝕之道、感應之道、堅持之道、退避之道、強壯之道、前進之道、養晦之道、治家之道、求同之道、處難之道、解決之道、拋棄之道、增益之道、變革之道……共六十四種大智慧。《周易》窮究天人之變,萬物之理,總結出天之道為陰與陽,地之道為柔與剛,人之道為仁與義。一部《周易》實際上是告訴人們隻有遵守人道才能避禍得福,人隻有遵循人道才能天人合一和諧自然。

牧羊老人有喝酒的習慣,給小翔說了會《周易》後,拿出一碟花生仁和一壺酒,讓小翔也喝點酒,小紅也過來拿了一把花生仁坐在炕上吃起來。牧羊老人說這酒是用葫蘆穀裏的甘泉和上等的高粱釀成的,並且都是他自己做的,小翔喝了一口酒果然味道不凡,香氣深長,意味悠遠。鄉下人睡覺很早,過了一會小翔睡在門口的床上。沒多久小翔被吵醒了,老鼠在地上跑來跑去,肆無忌憚地到處亂竄,想尋找食物。天生的老鼠會打洞,不管你如何堵塞老鼠總能從外麵鑽進來,突然老鼠夾一響,一隻老鼠發出一聲尖叫,死了。小翔又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