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五十六章養神(1 / 1)

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五十六章養神

天氣很熱,小翔喝了一口茶,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問道:“師傅,您剛才說那公雞善於養神,那人又該如何養神呢?”

師傅笑道:“先拿公雞來說吧!公雞喜歡吃蟲子,在野外捉蟲子吃,自由自在所以精神飽滿,一旦把它們關在籠子裏,雖然喂它們營養豐富搭配恰當的精飼料,它們的神氣也不旺,這是因為牢籠束縛了它們的天性,使它們的天性難以發揮出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力和神氣,變得死氣沉沉。人養神首先也要自由自在,‘澹然獨與神明居’,‘深藏不露以自養’,‘靜然後可以補病,藏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順人而不失己’,漸漸地物我兩忘,達到一種逍遙自得的境界,這樣才能把心神養好。”

小翔驚訝不已,問道:“師傅,養神太難啦!恐怕很難做到啊!”

樹上的蟬叫個不停,老和尚似乎什麼都沒聽到,輕輕地搖著手中的扇子,說道:“養神是最容易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隻可惜多數人物欲太重,沒有個性隻知從眾,生怕失去利益,那有時間和精力呢?世界再大也沒有我的身體大,社會再美好也沒有我的精神美好,再說沒有好的身體也無法享受世界的美好,沒有好的精神也無法享受人生的快樂。養神必須有寧靜的環境,淡泊名利的心理。”

小翔聽後覺得這樣的環境除非當和尚否則哪有這樣的環境哪有這樣的人?問道:“師傅,這樣的環境對普通人來說太難得啦!再說人非草木,誰能沒有名利之心呢?”

老和尚不以為然,答道:“心靜自然寧,與環境關係不大!心淡自然清,心定自然平。”

小翔問道:“人非草木,誰能做到不受環境影響?!”

老和尚說道:“一個人若要過逍遙自由的生活必須無情,無情才能六根清靜,不受任何事物影響。”

小翔一心向往自由,沒想到自由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真是得不償失啊,有點納悶,問道:“‘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老和尚答道:“‘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你沒看到那螞蟻嗎?忙忙碌碌一生,終究碌碌無為,何必要受環境所累?‘無情者’‘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無情的人無累,無累的人才能逍遙快活自由自在。無情,是是非非就不能傷害你啊!有所為有所無為,有所得有所失,若要逍遙,最好成為一個無情的人。”

小翔看了看老和尚,他目光堅定,神態如石,樣子如木,仿佛風雨雷電不能侵害其身,猶如金剛無人能傷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