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二十九章 科技的威力(1 / 1)

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二十九章 科技的威力

綏德地處黃土高原,常年幹旱,尤其是每逢春天,必是飛沙走土,人們苦不堪言,最讓人們頭疼的是農作物缺少灌溉,無法盡力生長,農民們隻能種一些耐旱的穀子、糜子、大豆、蓖麻等農作物,多年來農民們隻能維持溫飽生活,但由於綏德人民天生好仁,知天樂命,知足常樂,也過得十分幸福,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互相講禮貌,互相尊重,人們都樂於助人,安居樂業,過得也很幸福。任校長看到眼裏,急到心上,前幾年他召集格物學院和致知學院的大師們,讓他們互相合作,努力攻關,研發一種解決當地幹旱的技術,徹底讓人們擺脫幹旱的困苦。

本來地球上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地球實際上是個水球,隻是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水多的地方積為大海大洋,水少的地方積為小河小溪,如果能把大海大洋的水引到黃土高原,讓人們再廣種樹木,水生木,木養水,不出十年,黃土高原就會成為美麗的森林高原,那該多好。

格物學院和致知學院的大師們相信這個假設一定能成為現實,互相切磋研究,用了兩年時間終於研發了一種叫做中子曲線鑽孔技術,這種技術能讓鑽孔針直接鑽到地下五千米深的地方,並且能夠曲線鑽孔,遇剛則變柔,遇柔則變剛,循環往複,能達到距離五千米遠的地方,這樣鑽孔針終於到達了太平洋。但由於水位之差,這太平洋的水還是無法通過鑽孔針(中空外實)輸送到黃土高原上。格物學院和致知學院的大師們又利用冷熱原理中子定律,鑽孔針的前端有個汽化裝置,通過這個裝置,太平洋的水先變為水蒸氣通過鑽孔針的管道輸送到黃土高原鑽孔針的另一端的冷化裝置又變為水,於是太平洋的水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黃土高原上。

試驗成功後,任校長又向綏德縣長申請馬上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縣長聽後十分興奮,撥款N億讓任校長多生產一些這種鑽孔針。這種鑽孔針由特殊材料製成,既剛既柔,又柔又剛,中空外實。不過一年,綏德各地共有十條鑽孔針連接上了太平洋,水源充足,綏德縣長又命令人們廣種樹木,讓水養木,再讓木養水,形成良性循環,不出五年,樹苗已經遍布綏德各地,綠化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而農作物也由於水分充足,產量也大大地提高,不僅解決了溫飽,還有許多剩餘,縣長又把這些剩餘糧食上交國庫。

小翔親眼目睹了這種神奇的中子曲線鑽孔技術,不由地對科學家十分敬佩,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隻是天生愚笨,隻好順其自然,不為科學家也好,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