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山位於河西省中部山區,山脈東西連綿逶迤十幾公裏,遠遠望去就像兩條巨龍頂頭而臥。東麵山上長滿了鬆樹,西麵的山上卻長滿了柏樹,所以又名鬆柏山。
山上鬆柏涇渭分明毫不參雜,一陣山風吹來常聽到一陣陣鬆濤聲,似金戈鐵馬殺聲不絕於耳。曾有善觀風水者言:此地將來必出將相。
雙龍山下十裏八村的鄉親們,這幾天正在議論一件事,住在見龍寺裏那個人稱老神仙的孫子柳樹生考上了燕京大學,聽說還是一個高考狀元。
出了一個高考狀元,這在上世紀的80年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此事驚動了雙山縣的父母官,縣長聽說後也親自上門慰問,並送來200元錢以示祝賀。山裏民風純樸,上門祝賀的絡繹不絕,小小見龍寺一時熱鬧非凡。
雙龍寺據傳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征戰此地,對敵大敗後見兩條金龍來拜,並助其風雨攻敵,使太宗反敗為勝,即位後即下令建寺供奉,後幾經戰火,建築物多已頹廢,隻有一偏殿得以保存。
那老神仙麵如嬰兒白髯垂胸,白眉過耳無人知其真實年齡,村裏老人講他小時候見過老神仙就是那個樣子,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他還是原來那個樣子,耳聰目明,走起山路健步如飛,一點沒變。
老神仙無欲無求與人和善,醫術精湛,一把草藥活人無數,行醫時從不收人錢財,隻在每年九月初九時,在門前放一個柳條筐,任憑被醫者憑心量力而為,從不問多少、有無,深得眾鄉親敬重。
其孫子是在山中采藥時從一棵柳樹的樹叉上救下來的,也不知姓氏名誰父母何人,既然是從柳樹上所得,那就叫他柳樹生吧。但至今老神仙也想不明白,一個不滿周歲小兒是如何到那麼高的樹上的?
夜幕降臨,前來道賀的眾鄉親一一散去,老神仙對正在後院裏劈柴的柳樹生說道:“孩子,不要劈了,你明天就要走了,歇一歇吧。”
柳樹生看到爺爺白白的須髯,一股酸楚湧到心頭:“爺爺,我不想去上學了,您年紀大了,我要在家侍奉您。”
老神仙嗬嗬大笑:“怎麼,你看爺爺老的不能動了麼,告訴你傻小子,爺爺還要看著你抱孫子呢,你進屋裏,爺爺有話對你說”。說著進到屋裏,飛身從房梁上取下一個小木箱來,取出一本薄薄小冊子老神仙深情的注視著柳樹生說道:“孩子,自從我把你從柳樹上抱回來,至今已有十六年了,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有些話也要告訴你了。”
“你知道為啥從你很小的時候,我除了叫你習武學文之外,每天早上還要叫你練那種奇怪的內功嗎?”
“孫兒愚鈍,請爺爺明示。”
老神仙喝了一口茶後,慢慢的說道:“就是為了給你開天眼,”
“開天眼?”
“對,開天眼!孩子,你有異像在你的腳上,你的左腳心有四顆紅痣,右腳心有三顆紅痣,此為腳踏七星,貴不可言,將來必定出將為相,位極人臣。你人心宅厚心底善良,將來走入仕途必是一個好官,可造福百姓,然而仕途險惡難免受小人所害,不可不防,所以我在你很小的時候就用藥材給你培元固本,教你修煉內功,就是為了給你開天眼,現在你已有所成就,隻差最後一關,即可達成所求。”
柳樹生不管怎樣也是一個準大學生,也接受多年的現代教育,對爺爺的話將信將疑,可憑著對爺爺的了解和崇拜,認為爺爺不會亂講,隻是不知如何回答爺爺,一時陷入沉思。
老神仙見孫子一時無語,就到廚房端來飯菜,“來來,樹生,今天鄉親們送來好多好吃的,咱們先吃飯,等一下聽我仔細對你講一講。你去柿子樹地下把我釀的百花蜜酒刨出一壇來,今天好好的慶賀一下。”
柳樹生一聽高興的跳了起來,爺爺的百花蜜酒可是好東西,輕易不拿出來,上一次喝還是去年青石村石爺爺過99歲生日時,同爺爺去祝壽時帶去一壇,爺爺隻給喝了一杯。今天爺爺是大方一次了,難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