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年後(1 / 3)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兩年過去了。

貞觀二十二(648)年初春,萬物複蘇,鳥語花香,百花爭豔,五彩繽紛。

皇帝下令,派出李勣將軍前往遼東半島,馳援古神感將軍,渡海攻打高句麗。

雙方在易山狹路相逢,兩方兵力上,大唐遠勝於高句麗和百濟盟軍,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擊碎了高句麗盟軍五千兵馬。

當晚,高句麗盟軍趁夜想要搞偷襲,暗中想要鑿穿古神感將軍的大船,以此破壞大唐戰船。

李勣將軍和古神感將軍將計就計,讓暗中那群鑿穿的人下水,然後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將那群想鑿穿船底的黑衣人給抓了。

隨後古神感將軍派了一個會說高句麗語的將士,混入高句麗軍營,回稟此事。

高句麗將軍聽到唐軍的戰船被鑿穿了,馬上集結一萬兵馬,以及百濟的五千人馬,上了戰船,連夜渡海,直抵渤海。

敵軍進入大唐海域範圍,不敢在隨意前進,高句麗將軍派斥候先行前往探路,斥候回來稟報,前方沒有異常,他們才敢駛船前行。

當敵軍進入唐軍的陷阱,唐軍忽從天降,幾十艘戰船相繼出現,齊齊包圍了高句麗盟軍,高句麗盟軍完全處於怔愣狀態。

古神感將軍會一點高句麗語,他對敵軍的將軍言,“所夫孫,你若棄械投降,本將軍自會上奏陛下,饒過爾等一命,若是執迷不悟,殺!”

所夫孫自然不會投降,“本將軍誓死不降,將士們,隨本將軍殺出重圍!”

接著雙方開戰。

兩方的弓箭襲擊著對方的將士,還有戰車,丟出大石塊,扔向對方戰船。

雙方會遊泳的將士,直接跳下了水,在水中和敵軍博弈。

一場戰役下來,兩方各有死傷,隻不過此次高句麗盟軍大挫,死傷一萬多,剩餘的跟隨所夫孫突出重圍,逃離了渤海。

同一時間,薛萬徹將軍率領一萬將士,渡過鴨綠江,突襲泊灼城,泊灼城城主眼見不敵,棄城而逃。

所夫孫剛好逃到了泊灼城,他不甘失敗,奮起抵抗,可惜兵力不足,軍用物資不足,不到十天,泊灼城就被徹底擊破,薛萬徹將軍在戰場之上,當即誅殺了所夫孫。

彼時,高句麗盟軍帶領三萬援軍前往泊灼城支援,想要奪回泊灼城。

薛萬徹將軍接到斥候密報,隨後派出斥候,暗中出城,前去幽州,找李勣將軍前來支援。

李勣將軍派出李思文和蕭铖,各自率領一萬兵馬前往泊灼城支援。李思文從左路向泊灼城開拔,蕭铖從右路前往泊灼城。

大部隊馬不停蹄趕了三天,抵達了泊灼城。

兩路兵馬剛到泊灼城外五十裏處,就碰到了敵軍。

敵軍已夜色做掩飾,準備越過泊灼城的山穀,出其不意,從山穀後麵火攻泊灼城。

今晚的風向,偏西南風,正好可以助長火勢的蔓延。

李思文和蕭铖商量,必須馬上通知泊灼城的守軍。

為了不打草驚蛇,李思文派斥候先行回城稟報此事,已作防禦,蕭铖則率領幾百名精兵,偷偷潛入敵軍後方,準備來個合圍之勢,將敵軍的陰謀徹底粉碎。

李思文則安置其他的將士,畢竟一軍主將,不可隨意擅離。

蕭铖帶領幾百人,悄無聲息地進入敵人後方,命人將箭上塗滿火油。

帶著火油的羽箭,似一張張催命符,瞬間劃破長空,暈紅的火光將這片漆黑無比的夜際照亮了一瞬。

帶火的羽箭飛入敵人陣地,或刺入大腿,或插進後背,或抹入土地,火苗將周邊的枯草野花都點燃了。

黑夜下,隻聽得到敵人哭喊哀嚎灼燒的慘痛叫聲。

一刻鍾後,蕭铖直接命人衝向敵軍,彼時敵軍陣腳大亂,自顧不暇,不到半個時辰,就將這群敵軍打的四處潰散,有的甚至被抓成了俘虜。

蕭铖派人押著俘虜來了李思文暫時棲息之地。

李思文和蕭铖商量,連夜趕往泊灼城,以免生變,畢竟他們身後還有數萬將士。

一個時辰後,大部分進入泊灼城,古神感將軍親到城門迎接,幾人一同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