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2 / 2)

鑒於以上種種原因,印國的總理大筆一揮,十數萬的印國軍隊開始開往邊界,給對方以場麵上的壓力。

這件事情正中中華國下懷,他們老早就想對三十年前的那些爛帳算一算了,這次沈太平不惜以六十歲高齡請命帶領軍隊跟他們對抗到底。於是中華國臨近西陲的幾個地區兵力迅速開始集結。

由於近期的一係列軍事行動,將幾十年來中華國人所受到的濁氣一次過打出來,所有的人,所有的老百姓激情高昂的對現任領導班子表示絕對的支持,民間中甚至開始了自發性的捐款活動,爭取為中華國的崛起貢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由於之前有所準備,命令一落下後,所有的相關單位立刻行動起來,對於這種關係到國家興亡的事情,沒有一個人敢怠慢。一時間,無論是軍人還是物資,都源源不斷的向西陲邊境開去。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這兩個東方大國的上空,國際上麵“不要戰爭”的呼聲卻日益增高,在西方國家裏麵尤其顯至,幾乎每一天都有人組織著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而那個名存實亡的聯合國也開始發表著言論,要求大家雙方互相克製,有事情可以通過談判或者其它方式解決,而不需要付諸於戰爭。

日國這邊看到印國的行動,同樣覺得有機可乘,立刻就將國內的戰爭等級提升了,國內所有自衛隊,民兵衛隊成員立刻組織起來,準備一旦那邊開戰,他們就可以憑著漁島這個事件為借口,進一步將軍事抗大。爭取在這個上麵分得更大的好處。

日國政府通過無黨藉差別投票,以大比數的票差通過了這一項決議,他們一至的認為,雖然中華國正慢慢的發展起來,其實力也不容小看,可是如果印國那邊將他們的主力部隊拖著,這時候他們再插上一隻腳,那時既可以用乘虛而入來形容,也能說是順勢而上,一定能爭取到最大的利潤。他們不相信中華國能同一時間分兩條戰線,同一時間跟兩個大國開戰。

看著日國的反應,星國的那些國會高層難免也有點震動,畢竟之前這個國家作為他們的走狗性質,是不允許有軍隊的,於是這個國家將羊頭換成了狗肉,取名自衛隊,但是自衛隊也有個人數限製,但是他們又心生一計,開多另一個名叫民兵衛隊。

隻是這一次對方的調集令到他們大吃一驚,想不到人數竟然有這麼多。如果讓他們慢慢的休養生息,日後難免會成為心頭大患。可是這次的形勢他們看在眼中,也覺得來自中華國之威脅遠比日國那個小島要大,借這次機會讓那兩個國家好好的折騰一下他們,到時候自己再坐收漁人之利,於是也就默許了他們的行動。

而對於這一切中華國是毫無反應,不知道是因為根本沒有發現,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還是因為他們已經自顧不暇了。

當然,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中華國之所以如此泰然自若完全是源自於一通電話,是那通電話讓他們如吃了定心丸一樣,仿佛要將全國之力投入到對印國的戰爭之中,而棄日國那邊的防線於不顧。

電話是由孫華打來的,他隻說了一句,“如果你們能在十五天時間內將印國打敗,那麼我保證這段期間我們的國家將不會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這些話如果放在以前也許那些領導人還半信半疑,可是在孫華展現了強大的實力之後,在他的那些軍隊露麵之後,他們就相信這個小夥子定能對自己的話語負責任,他既然能說沒問題就鐵定不會有問題了。

因此在外國人的眼中又再次出現了很奇怪的現像,戰爭這東西可以說是每個國家都畏懼的,但是現在中華國裏麵的老百姓卻仿佛對這些感到非常的興奮,每家每戶都是興高采烈的,讓他們看到了不禁感到異常的疑惑,到底他們的信心是源自於何處了?難道他們不怕打敗仗嗎?難道他們不怕戰火的波及更甚於洪水猛獸嗎?抑或是這個國家的人全都已經入魔了?這些人全都是一些戰爭狂徒?

這樣的想法讓他們顫抖不已,於是,趁著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那些外國人就開始陸續的往外跑,連一刻也不再想停留在這個國家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