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文曲星奇戀 第三回:入奇景悲訴真情·下樓靈玉斥李生(2 / 3)

李生聞聽,淒然長歎道:“唉,大姐呀,不提也罷,一提起來,小生就心中難受痛苦,小生名本叫李俊成,今年十八歲了,為逃避追捕才改名叫李生,家父叫李來義,母親叫候玉花,因抗洋扶清,一家人都到了京師,隻因父母在抗洋中不幸陣亡,剩下我一人如今清廷反目鎮壓義和團追捕緝拿,我欲去東海為生,夜到山下灣旁,覺著口渴而饑,隨飲水為食解渴充饑,又上得山來,卻不知不覺就身在你們的宅院中,又轉了半天,也尋不著門可以出去,就又累又饑,心道不妨先一歇,卻正待要尋門時,不想被二位姐姐看到了,我深夜私入宅園,未有他意,實是不知不覺呀,並非歹人賊人,萬望二位姐姐不要見怪多加原諒才是。”李生說著,淚如泉湧,說話間再疼思雙親陣亡之情景,覺其如今年紀尚輕,父母就雙雙而去,將其孤身一人扔於世上,無處可去,早晚恐被清廷緝拿,不免悲傷而哭起來。

牡丹見了同情道:“李公子,如你不嫌寒舍就在此容身不知可否?”

李生聞聽,止住淚道:“感謝姐姐一番盛情美意,但小生乃一男子,二位姐姐乃是女子,倘若讓老爺知得,恐有不便,小生還是去吧,飯後即去,二位姐姐能在小生落得如此之時,以禮相待,還贈小生飯食,小生已給二位姐姐添了不少麻煩了,再怎敢擅自留此?不知二位姐姐尊姓大名如何,府上老爺如何稱呼?望姐姐告訴小生,小生日後也好來報答恩德。”牡丹道:“我叫牡賽花,牡丹花的牡,妹妹叫荷靈玉,荷花之荷。”李生聽牡丹說完,不由心裏聽字見人比花,心裏對牡荷二人之貌產生了幾分讚歎之情,見牡丹說完再無說下去之意,便問道:“那貴府老爺呢?可叫什麼名字?原來牡姐姐和荷姐姐也並非一家人,一個姓牡,一個姓荷。”

牡丹被問,一時語塞,心中對自己的出世根源,又覺不便和李生說,恐驚嚇著李生。再者即是說出來,又恐李生既是不受驚,恐也難以相信,會認為她在說謊,因此就不想說出實情,不想讓李生對她產生誤會,或造成不好的後果,於是就想隱瞞自己的身世,及和妹妹荷花不同姓之事,但又一下子找不出恰當的話來說,情急之下就邊吱唔邊心裏在想,就見她很不自然的道:“這——,這這······你聽我說,我我我······”

荷花一見,知道姐姐這是不想說出實情,卻又急忙不知道怎樣應答,便急中生智忙接上道:“李公子,我家姐姐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隻因父母下世時還留得一些家產,方到今日,眼下生活也將困苦,正不知如何是好,不想今日有幸遇見公子到來,姐姐如今身落到如此地步,恐李公子相嫌無父母而困苦難以啟齒,又恐李公子因姐姐失雙親身落至此而難過,所以姐姐不知如何怎樣說出口才能使李公子不難過。李公子若不嫌我姐妹二人如今落得這樣,請留在這裏我們共同謀生,不知李公子之意如何?本來我和姐姐不是一家人,我家姓荷,灣旁近水靠捕魚為生,但我家遭了難,父母因捕魚被灣霸害死,灣霸又不放過我,我連夜逃出來到此,無家可歸被姐姐遇見,收留至此為伴共同為生,如今你也到此,不如我們三人往後共同為生如何?”李生聞聽,歎息一聲道:“不想天下受苦人如此之多,似二位姐姐這樣美如天仙一樣的人間女子,也會身落至此,怎不讓人寒心酸恨,二位姐姐既不嫌小生,誠信相留小生,二位姐姐的遭遇小生實也有同感,小生今日若再離去,小生還怎是人?小生今日情願留此同二位姐姐同渡難關,往後小生如有不當之處,還請二位姐姐盡管指教責怪無妨。”“李公子,請不要如此說,即是都一樣之人,何必如此謙虛,李公子乃知書明理之人,自然勝過我和妹妹兩個女流,往後還要希望李公子多加指教我和妹妹才是。”牡丹道。李生聽了道:“哪裏哪裏,二位姐姐分明更是謙虛了。”牡丹又道:“如今都是一家人了,請公子不必客氣。”說完,又對荷花道:“妹妹,快領李公子去換上衣服,公子身上的衣服已破成這樣,已早好換了。”荷花道:“是,姐姐。”答應著便對李生一笑,似沒明白牡丹之意道:“請李公子稍候,待我去將衣服這就取來你換上,我家以前老爺有些衣服尚未穿,我看剛好李公子穿上合適,我去取來你試試。”說著,便自上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