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白衣帽者二子,風乎舞雩,且歌且行,揚水見天池,詠畢識春秋。
——《大荒卷·回歌·涉沂》
故事的開始總帶著一段瑣碎的往事。
很久很久以前,這裏還是一片貧瘠得要死的土地,這片土地上全是被神明遺棄的人。混亂,肮髒,不大不小的地盤彌漫著死氣。
某天,高高在上的神明似乎想到還有這麼個地方,隨後這片土地上來了兩個人。
兩個男人,捧著一瓢水。
神明不需要醃臢的螻蟻,一時間千裏絕煙,白骨成聚。土地就這麼裹著紅塵重新回到了神明手中。
那一日,朔風野大,男人引歌振臂一揮,瓢水股股的流,像一支蘸了墨的畫筆,洋洋灑灑。流過屍堆,成了綿延的群山;流經涸轍,開出了漫地的奇花。
水繼續流著,流著,流到了大陸邊沿,沒地兒可流了,就破境飛渡而下,在虛空裏蔓延,連通了千千萬萬個世界。
那時,天地開始記了年歲,上界與凡塵就此被這片土地隔開。
終於,水停止了跋涉,彙成悠悠寒池,名喚太液池。
所有的故事都從這裏開始。
在更高更高的天空,神明位列二十八星宿,他們無法德澤眾生,自然沒有資格得到萬民供奉,於是乎就有了弦月。
凡人許願,弦月為媒。祈求者付出代價,神明收到報酬,似乎誰也不虧。
同時他們還需要一雙眼替他們看著世界,於是乎就有了玄機閣。
閣樓築於三千凡界,掌控著天下局勢,無人知其影蹤,隻曉得入閣者求仁得仁,快哉一生。
傳說這麼傳著,人們都信了。
水本就是神水,日日溫養著一方土地,終於自湖中生出個小娃娃。小小的她懵懵懂懂地做了那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此間唯一的弦月。
“然後呢,然後呢?”
“然後?你就是那個小娃娃呀!”娃娃的師傅如是說,小時候她信著,長大後卻不信了。
.
那一天,剛開春的世界不冷不熱,隻落得個醒透,清冽。我拿著隨身的玉佩躺在某棵樹下把玩。
玉佩打哪來的我也不知。一覺醒來,身旁就臥著這塊玉佩。我想,許是哪次下界某個承過我恩的人予我的謝禮吧。
我並不缺稀罕玩物。說來也怪,這玉佩不知為何有處裂痕,並非無暇,但我自打見著卻甚是中意,從此便不離身了。
與這玉佩一同出現的還有兩隻蝴蝶。平素他們總是縈繞在我身旁,安安靜靜。
此刻,一隻輕輕緩緩地停在我眼睫,煽動翅膀,莫不清婉。我眯著眼睛很是受用,這是曠野山林予我的饋贈。
可另一隻見著了,不要命的撞過來。兩張蝴蝶紛飛,我捂著眼睛,破口大罵。
真真是奇也怪哉!我何時討他嫌了?
我時常想對那隻殘暴的蝴蝶殘暴一點,可瞧著另一隻蝴蝶日日與他纏綿,如何也下不去狠手。
對此我常常歎息痛恨,那隻親親蝴蝶怎麼就找了這種貨色?
奈何春日晴暖,他們還在癡癡繾綣。
無法,唯有長歎一聲。我背負塵土,又去望天。陽光甚是刺眼,我睜大眼睛盯著,盯著它兀自高照著漠漠的人間,直至眼睛酸澀難忍。我閉眼緩和片刻,將玉佩置於眼處對著耀眼的日光,有玉護著,我也好受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