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以下是大綱結局(1 / 3)

其實整個故事都是構思好了的,當我在構思的時候也會因想到一些場麵而激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越寫,越覺得,軍國大事這些東西寫得很是膚淺,我知道這是自己筆力和閱曆不足的緣故,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要求。

誠然,我因為自幼喜歡曆史,對於曆史有些許自信,但是所寫出來的東西卻不能達到理想的深度,身體恢複後的繼續更新,越寫越覺得如此,著實令人煩躁惱火。

曆史應該有厚重,讀史書之時能感受到,但我沒有寫出來。

以下為故事構思,有意者可自行觀看,抱歉。

曹丕大軍進入青州境內,頓時如同狂風掃落葉一般,橫掃青州,隻不過劉靖一直堅守博昌,猶如磐石巋然不動,死死地釘在樂安郡。由於劉靖夠狠夠絕,早在之前就將城內民眾全部遷走,此刻博昌城內全是軍隊,倚仗城高池厚,曹丕大軍到此,一時三刻也拿它不下。

司馬懿率領聯軍進入青州境內,駐軍曆城,麾下七萬人馬延濟水布陣,整個青州此時聚集敵我十五萬人!

漢軍大軍在曆城,曹軍大軍在高菀,司馬懿以孫觀為先鋒,與曹軍交手,夏侯稱年少卻悍勇難當,擊敗孫觀。曹丕采納呂虔之計,調略青州豪紳,許以重利,略定濟南郡,而後采納劉曄之計,以張遼為將,揮軍搶占東平陵,大軍前駐,與司馬懿大軍相對。

兩軍交戰數場,不分勝負。

曹彰曹仁返回鄴城親自坐鎮,曹彰曹仁先說服溫恢,而後請命卞夫人,取得支持,接著由曹仁設宴邀請吳質,製服,掌控鄴城兵馬。

曹仁坐鎮鄴城,曹彰調鄴城兵馬,與趙儼統領的內黃兵馬以及於禁統領的黃河兵馬,聚兵一處,兩萬人千裏飛馳青州。一路之上,不斷收到劉曄傳來的消息,以及正式軍情。

數日後,忽然傳來消息,司馬懿派遣呂蒙率軍北上直襲漯陰,欲切斷曹軍梁道。曹丕采納劉曄之計,派曹洪領兵前往拒敵,又采納賈詡之計,派樂進領兵正麵發起進攻,同時暗中以張遼領兵向南繞行,奇襲曆城西麵的祝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曹洪還沒趕到,便聽到呂蒙退兵的消息,原來是滿寵的河東兵馬趕到了,正好進入漯陰。滿寵與呂蒙交手一場,互有損傷,呂蒙見時機已失,當機立斷撤退。

而張遼卻得手,三日之內,強行六百裏,神兵天降,拿下祝阿。

司馬懿不得不派兵回身撲滅張遼,派臧霸親自去打張遼,帶兵萬人,同時廣布旗幟,旌旗招展,以為兵多。

臧霸剛離開一日,曹丕覺得機會到了,立即要發動全麵進攻,劉曄賈詡勸諫(司馬懿大軍在側,輕易難以取勝,最好先大軍對峙,令夏侯淵攻克博昌的劉靖,再一鼓作氣進攻,否則一旦全麵進攻不利,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麵),曹丕不聽,他不想放棄這個機會,認為隻要擊敗司馬懿的大軍,不僅僅是劉靖,包括整個青州,乃至整個河南,都不再是問題。

曹丕留曹洪守營,直接大舉進攻,一路之上,漢軍一觸即潰,直到中軍大營。

曹軍強攻大營,結果卻久不能破,曆戰近半日,就在曹丕正要撤軍之際,忽然後方傳來消息,漢軍從後麵包圍,截斷去路,領兵者正是馬超張飛的兩萬人馬!

此時曹軍被分割包圍,司馬懿借助地形山川河流,令曹軍突圍不得,圍困達十日之久,而曹洪更不能救。夏侯淵領兵回撤救援,卻又劉靖大軍果斷出擊,將後軍衝垮。

就在這時,整個青州原本歸降曹軍的縣城超過七成豎起漢旗,整個青州之勢陡然變化。一切都是荀攸事先的預謀!

就在曹軍危難之際。

曹彰帶著大軍神兵天降,從濟水強渡,先解祝阿之圍,出其不意,陣斬臧霸,與張遼合兵一處,而後強襲曆城,頓時曹軍與漢軍形成三三夾擊之勢。曹彰-司馬懿-曹丕-馬超張飛-曹洪夏侯淵-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