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章節 深夜拜訪(2 / 3)

“那林兄可曾打聽過其它同行對於此事的看法?”

“這是自然,正如我剛才所言,商人惜財,這錢,又是朝庭借的,沒有人知道以後到底是還,還是不還。豈又不是筆小數目,因此這會兒,正想著法子兒的推委呢。否則我剛才又何必與你說此事難成。”

這樣的反映,也在八娘意料之中。

但這是一個機會,不僅於她自己,於曾家,於泉州的商業能否再爭取到更好的朝庭政策,甚至於整個大宋國的商人,都是值得好好把握利用的好機會。若是能讓朝庭看到商賈在國家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的重要,還有商人們所從事的商業活動對提升國家經濟的貢獻,不僅利於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亦能夠改善整個大宋國的商業環境,倘若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能由此而說動三司的那些老爺們,製定出更好的,更利於商業發展的政策來,這將會對整個大宋國的商業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八娘每想到此,便激動不已。

這是一個契機,對她,對所有大宋的商人,都是一個契機。一旦成功,他們所能得到的,是更加繁榮的商業氛圍,更加有利的商業政策,然後,就是更多的財富。

商業的發展勢必會帶來更為繁榮的商品流通,而商品的流通,勢必會帶來國家整體經濟的繁榮。

而一個經濟繁榮的國家,商業的發達既是原因,又是結果。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隻有朝庭認識到商人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性,才有創造這樣的局麵的機會。

開國至今,商業稅收由開國初的不到一成,變成了如今幾乎占了整個財稅收入的七成,這也是朝庭對商業政策越來越傾斜的主要原因。若非如此,這回又怎會因國庫無以支撐強大的軍事作戰支出,那些官老爺們,竟然想到而以朝庭的名義,向前朝時,還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賤工商賈進行借貸這個神展一樣的策略呢。

大宋國人以讀書人最為尊貴,教育普及和度十分驚人,而讀書求學的風氣,又以長江以南為最盛。

八娘前世生活的那個時代,一位偉人曾經說過,知識改變命運。而每一個企業都把“以人為本”這句話作為公司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

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得認字,認字才能看書,看書才能學習,學習才能有更好的認識世界,才能具有更開闊的眼光,才能更好的思考,才能進行更多的選擇。

大宋的商人們,和之前任何一個朝代的商人們都不一樣,因為教育的普及,他們這中很多人十分有才華有膽識魅力。具備更高的整體素質。也正因這些前提條件,他們擁有著比任何一個朝代的商人們,都更為長遠的眼光。

八娘想信自己能說服他們。何況,她在泉州的商業圈中,有著無人可以替代的地位。以她如今所擁用的產業,可以豪不誇張的說,她拉著林昭慶和李永興跺一跺腳,就能引起整個泉州商業的地震。

“李永興最近可在泉州?”八娘沉吟了一下,問道。

“在。”林昭慶笑著回道,“你這些日會抵泉州的事情,我私下裏對他透露過。再說喜來登和永興的木材契約到期,無論對喜來登還是永興,可都不是件小事。知道你要來,他自然是要在泉州等你的。”

“知州大人找過李永興吧?他是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