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王政君歸天(1 / 2)

陳牧就任少府令時間不久,帝國發生了一件驚天的大事。

天鳳二年二月二日,新室太皇太後王政君薨於常安長壽宮,享年八十六歲。

說起這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一,後漢史學家班彪的評價最能代表士大夫階層:孝元後曆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於天下,而元後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在陳牧看來,這是一個幸運但又不幸的女人,是古代賢妻良母教育體係下出來的一個標準模板式的人物。年輕時一連死了兩個未婚夫後意外進宮成了太子妃,生了漢元帝第一個兒子劉驁。身居後位六十多年,活了八十多歲。有錢有權還活得長,是個女人就都很羨慕。

當然不幸的情況更多,原生大家庭不幸福,缺少溫暖;婚後從沒未得寵,生下兒子就被無視了;兒子劉驁寵女人有一套,對自己老娘卻沒有什麼特別孝順的表示;唯一的兒子沒活多久死了,在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的倒騰下,王政君親生這支幾乎是斷子絕孫;死對頭傅太後的孫子當了皇帝,她的日子更不好過;侄子代漢立新後,雖然地位尊崇,但是再無實權。

蓋棺定論,這是個與人為善的老婦人,世界以痛吻她,而她常報之以微笑。可是她的善良更多的換來的是欺侮和攻訐,比如傅太後、比如趙氏姐妹。甚至是當今陛下,也是有意無意的傷害她。她的陵墓就是在漢元帝的宗廟被扒之後的原址上建的,雖然陛下因此也懲處了欽天監的官員,但是這是否是陛下的授意已經無從說清。老太後最後出離憤怒了,向自己的侄子開始報複行動,結果害得自己長姊夫家被滿門抄斬。

但無論如何,圍繞在她身邊的一群人因為她的去世,自感地位一落千丈。這些人中有她的女兒華庭公主、女婿駙馬都尉以及依附在她周圍的故舊。昔日的他們知道老太後地位超然,常打著老太後的旗號幹些不法的勾當,常常也是逃過律法的製裁。

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陳牧設計將胡穎的罪惡給套了出來,卻也是隻用首惡胡穎的被自殺換回來其他人的安全。所以,在陳牧看來,這個老婦人又是愚蠢的,愚蠢到常常被人拉去當槍使而不自知。

陛下因為得到老太後的青睞,才從貧寒中走向高位,最後代漢立新,做了大新朝的首位皇帝。所以內心對老太後是感激的,甚至是愧疚的,所以老太後的底氣是豐足的,更是加劇了那些人的跋扈。

目前的常安,世族大家基本分為三個派別:一個是擁立當今陛下自立的新貴,以陛下親封的“三公、四將、四輔”為核心,當然四將之一的甄家已經被除名了;一個是以依附王政君老太後的前朝舊勳,以前朝舊臣、王公貴胄為主;最後一派是以明哲保身、進退自如、不依附亦不遠離的騎牆派為主,他們常常是兩邊同時下注,不管誰輸誰贏最後都有他們“排排隊、分果果”的機會。

從曆史上來看,這第三派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一開始他們就已立於不敗之地。“忍看朋輩成新鬼,城頭變幻大王旗”就是這些人的日常。所以駕崩了個新室太皇太後對他們而言就跟死了個雞仔兒一樣無足輕重,但是對於第二派人而言,則如同泰山崩塌一樣無法接受。

陛下感念姑母多年來對自己的簡拔和照顧,雖說自己取代了漢室江山多少讓老人家憤懣不滿,但是誠如陳隱王所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王座劉氏能坐得,王氏為何就坐不得呢?現在人死債消,一切都歸為一抔黃土。

新室太皇太後的葬禮辦的隆重而莊嚴,自陛下以下全天下人都為老太後披麻戴孝。陛下下令,所有劉氏子孫罪責全部赦免,哪怕之前犯得是扯旗造反之罪,也統統既往不咎。

陛下這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這個老姑母沒有虧對劉氏先輩。而且在逝世之後,也為他劉氏子孫最後一次掙得了脫罪的機會。

陛下在老太後的葬禮上哭得肝腸寸斷,不勝悲傷。

陛下是真的傷心,自從二十多年前他來到這個世界,孤獨的像一個遍體鱗傷的離群獅王。是自己的這個姑母收留了他,去理解他,寬慰他,給了他一步一步登上人生頂峰的台階。

那些所謂的“叔伯”們,一個個爭名奪利,錦衣玉食,不約而同地選擇無視因“父親”早逝、“兄長”少殤而丟下的爛攤子。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自己殫精竭慮,起早貪黑,厚著臉皮守在擔任大司馬的“伯父”王鳳的榻前小心的侍奉著,終於博了個“仁孝”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