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當初沒有屠殺六國王室,是因為始皇手軟,而非沒有這個能力。
而大隋則是真真正正的有心無力!
最大的根源,就在於隋朝得位不正!
晉朝得國不正,宗室傾軋,有“八王之亂”,外胡入侵,從此揭開了中原漢族最黑暗的“五胡亂華”、“五胡十六國”……
當篡權奪位這一政治傳統留下時,對後世的影響深遠,無論是兩晉還是南北朝,大多數都是臣子代皇,劉家取代了東晉,蕭家取代了劉家、高家,宇文家取代了元家,楊家取代了宇文家!
然而隋煬帝又死在了宇文家的手裏,怎麼一個亂得了!
這種自上而下的政權變動,已經給大隋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更具體一點的來說,這種方式軍政大權不能掌控在手,受到的掣肘太大,身為皇帝,卻不能一言九鼎。
就以目前的大隋來說,當初憑什麼北周靜帝要禪位給楊堅不是張三李四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楊堅得到了關隴集團的支持。
關隴集團是以宇文泰為首的西魏北周上層統治者組成的政治集團,集團的成員是“融冶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這個集團有多強?
從北周到隋、唐的統治者都是出自這個集團,其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徒之事”。
楊堅當了皇帝,作為九五之尊卻不能做到一言九鼎很是惱火,可他也無力解決現狀,隻得把怎麼擺脫關隴集團這個問題留給了兒子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上台後,興科舉、破突厥、開運河、征高麗,種種被外界稱為暴君之舉的行為,實際上都是有針對性的!
針對的就是關隴集團!
楊廣開始開鑿大運河,連接南方是士族,獲得其支持,在經濟上擺脫關隴集團的壟斷。
為了凝聚關東集團,於是遷都洛陽。
為了打破關隴集團在官員的上的壟斷,開科舉,為不具有貴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參政機會,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促進了官僚體製的進一步成熟,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北伐突厥,三征高麗更是為了從軍事上消耗關隴集團的實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楊廣確實是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可是在顧衝看來無疑是操之過急,根本沒有辦法應對接下來關隴集團的反撲!
實質上,大唐之後,李世民、李治幾個開科舉、征高麗,樣樣都學自隋朝,隻是步子一放緩,頓時就成了千古一帝,貞觀之治。
所以,楊廣的一切隻是為他人做了嫁衣,最後還落個千古暴君的名頭。
可悲可歎!
要是顧衝的化身生在其他地方,自然也是興兵滅隋,反正大隋已經千瘡百孔,還不如推倒重來!
現在既然是楊廣之子,自然是屁股決定腦袋,不可能去造自己的反!
本來還打算和楊廣父子同心,現在既然成了廢太子,這一條道路也就被堵死了。
或者說楊廣剛愎自用,自絕了一條後路。
大隋還是那個大隋,以後卻不是他楊廣的大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