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父母之心(三) 導火索(3 / 3)

網民“無名氏”說:“可憐那些單位不好又無力購買商品房和根本就沒有單位的居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單位福利好的居民擁有本單位提供優惠條件購買的兩套甚至三套四套住房,有那麼一兩套可能還是單棟別墅或者聯排別墅,他隻有羨慕的份。誰叫你這輩子沒有混上一個強勢單位呢?或者,誰叫你沒有趕上呢?又或者,誰叫你沒有那個命呢?”

網民“靜夜思”說:“雖然政策明確規定一個家庭隻能購買一套福利分房,包括房改房、集資建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以及一套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住房,但對於雙方都在好單位裏工作的夫妻來說,通過工作調動等多種方式,弄個三套四套福利分房和以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住房也不是什麼難事。在當今社會裏,對於他們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作為有條件優先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藍天省和白雲市的社會精英,有了難題,他們總有解決的辦法。至於具體的辦法,那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如果你有了這個機會,需要用到有關辦法而別人又秘而不宣時,你也可以無師自通,絕對不必驚歎‘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己不知難’,更加不必連夜惡補二十世紀中國最有影響的處世學──李宗吾前輩的《厚黑學》,因為過來人都知道,此事辦起來其實沒有什麼難度,整個過程絕對不會遇到紅燈。最不濟的,你也可以花幾元錢到老鼠街上請人刻一個公章,自己出具一份配偶沒有購買過諸如此類住房的證明。有心人早就發現,近年來,大街小巷上,‘刻章’的店鋪和地攤越來越多,‘辦證’的貼紙滿街都是。不必擔心真假,就算你配偶的單位就在你單位的隔壁,也不會有人去調查的。即使到了最後階段,有關部門的有關人員發現你們兩公婆‘不止一套’的問題,大不了提醒你們馬上到老鼠街上買兩本離婚證,倒簽日期,補補手續。誰又願意真的照章辦事得罪人?別人都一路綠燈過來了,就你政策水平高,就你政治覺悟高?不能吧?大家都在機關裏混,你真的膽敢卡斷別人的財路?說不定哪一天你也要求到人家頭上了,還是先留下一條後路的好。以後彼此也好有個照應,你好我好大家好!至於紀檢、監察部門會不會查、要不要退,那是以後的事。現在,誰有空去管他?先把住房弄到自己的名下再說。畢竟,對於芸芸眾生來說,自己名下的財產是多多益善。”

網民“昨夜星辰”提出:“我國的專家教授一再論證並強調,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分配中,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一次分配強調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效率與公平之間非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可是,目前這種通過市場運作建設住房的方式,到底是注重了效率還是注重了公平,或者注重了其他的什麼東西?”

網民“寶瓶座”說:“從經濟學角度來說,擁有不同的生產要素可以獲得不同的報酬。比如,供給土地的可以獲得地租,供給資本的可以獲得利潤或者利息,供給勞動力的可以獲得工資,供給管理才能的可以獲得薪金。那些有資格購買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住房的人們,他們到底供給了什麼?”

網民“北鬥星”則說:“不要過分迷信專家教授。一般情況下,理論和實踐還是有距離的。從邏輯上講,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才是絕對的。此外,經濟學上的公平與倫理學上的公平是不同的。”

網民“水榭花都”說:“什麼叫做公平?一個乞丐,在繁華商業中心的人行天橋上擺一個破碗乞討,月入3000元。一個紡織女工,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月入800元。公平嗎?絕對不公平!然而,現實就是如此。”

網民“山村酒熟”說:“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大。商品住房是市場為有購買能力的居民提供的商業化服務,主要屬於經營性產業。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主要靠市場供應。房地產業主要是商品住房產業,而不是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產業。所以,人們不應該指望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住房解決住房問題。”

網民“月滿西樓”則理直氣壯地說:“不錯,在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的點綴下,城市居民解決住房問題通常隻能到市場上購買商品房。但住在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的住宅裏的人們,照樣住得心安理得,既不擔心平民百姓的議論和舉報,也不擔心沒有機會沒有條件參加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住房單位的居民眼紅。為什麼?因為,建房的所有成本,包括土地出讓金、建材和小區內配電、給排水、物業、停車、綠化、道路等一切配套項目全部都計入房價,所在單位不曾為他們出過一分錢,所有的操作過程都是在‘陽光’之下進行的,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有明確的可操作的政策依據的。正是所謂的‘幹幹淨淨建房,踏踏實實住房’。你議論去吧,你眼紅去吧,你罵‘腐敗小區’去吧。可是,你有什麼理由去舉報啊?或者,你有精力就去舉報吧,政策就擺在那裏,誰又奈何得了呢?!”

即使在這項政策被停止執行之後,白雲網論壇上關於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住房的帖子從來都沒有斷過,而且隨著一次又一次遮遮掩掩的出售通過市場運作方式建設住房的信息貼出,引發一波又一波的熱帖。

最近,有人把白雲市╳╳局建設108座單棟別墅的事情在白雲網論壇上曝光後,這種議論尤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