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詩華聽到這些反映後想:“這就有些讓人不明白。本來,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人格應該是平等的。為人師表的老師,為什麼就不可以、不應該給向自己行禮的學生回禮致意呢?難道我們生來就隻能對著領導、對著權貴點頭哈腰嗎?”她也不作辯解,依然熱情地向少年們回禮。
趙詩華又想:“本來,老師教書育人,應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現在白雲市教育界卻流行著這樣的一個觀點:經濟發展要看GDP,教育發展要看升學率,要像抓GDP一樣抓升學率。事實上,考核教育局和學校、老師的主要指標也是升學率。結果,老師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考試成績。現在的中小學,師生關係是什麼?簡直就是一種簡單的分數關係,老師關心的是學生的分數,很少抽出時間與學生談心和溝通,更不要說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了。就拿小學來說,低年級時,因為隻有語文和數學兩門主課,於是老師和家長隻關心學生是不是‘雙百’。高年級時,多了一門英語主課,於是他們隻關心學生是不是‘三百’。中學教育更是唯升學率,尤其是唯重點學校的升學率是舉。聽說在大學裏,不少任課老師上完課就離開,很少在課後與學生一起談學習、談人生、談理想,學生基本上是自行安排課餘生活。這種教育體製,必然會導致很多學生片麵地追求分數,除了分數看不到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生性格上的缺陷。如果說父母是造人的事業,那麼教育就是做人的事業。隻有把教育對準學生本人,以學生為本,對學生充滿關愛,才是真正的教育。許多老師把‘師道尊嚴’簡單地理解為保持老師的威嚴,而當前對老師的評價考核也簡單地以學生分數的高低、學生的升學率為標準,這無疑是當前教育出現問題的根源所在。”
不久,老校長就退休了。由於很多老師嫌當班主任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願意當班主任,新任校長要求趙詩華當班主任,她便又繼續做起班主任來了。
與一般的任課老師和一般的班主任不同,即使是到了一般人都講究凡事為人民幣服務的今天,在通信條件這麼發達的情況下,趙詩華依然不計成本地堅持家訪。她不但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且對學生家長的情況也基本掌握。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來不作出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學生參加她的補課,然後把自己的家當成教室,或者另外租一個小地方做教室,把本應在課堂上講解的課程放到課堂之外,理直氣壯地向學生家長收取補課費,或者慫恿學生自願參加自己加盟的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班,在正常上課時間內不講新的知識點,在培訓班上課時才講,培訓機構自然會支付勞務費給他們。在趙詩華任課的班上,如果學生確實有需要,或者在單元、期中和期末複習時,她就在本班的教室裏給有需要的學生補課,她班上和其他班的學生都可以免費來聽課。她這樣做,難免會影響到其他老師的額外收入,難免有人對她有意見。但她堅持認為,身教重於言教,為人師表者,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老師不應該把“一切向錢看”的觀念教給學生,讓未涉世事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一切向錢看”的習慣。
趙詩華不但是一個好老師,更是一個好班主任。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她創造了所帶班級的學生無一人犯罪的記錄。她連續三次被評為藍天省中小學優秀班主任(每三年評一次),她還是藍天省的特級老師。盡管獎金不多,而且很快就會用完,但那幾本紅彤彤榮譽證書她收得好好的。
趙詩華珍惜所有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