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嶺,因形似趴臥的老牛而得名,現在已經深秋時節,可是臥牛嶺依然翠綠,好像絲毫不受氣溫的影響。
在臥牛嶺深處,有一座被青山環繞的小村落叫“臥牛村”。“臥牛村”是臥牛嶺方圓十裏唯一的村落。因為進村的道路大多隻能兩人並排通過,道路崎嶇不平,經濟發展嚴重滯後,年輕人找不到媳婦,女人不願嫁到臥牛村,成了臥牛村麵臨的主要問題,但凡家裏經濟條件好點或者山外有親戚的都已經逃離了山村,一些條件不允許的年輕人大多數也已經都離開山村,進城打工謀生,留在山村中的都是些老人了。靠種幾分薄田和采摘一些山珍為生,本來一百多戶的村落,現在也就還有四五十戶還堅守在臥牛村。本來熱鬧的山村也安靜了,以前雞鳴狗叫炊煙嫋嫋的山村一片衰變的景象。
蕭不已走在通往山村的石板小路上,看著四周滿目的翠綠鬆柏,聽著草木中的蟲鳴聲。一切都那麼熟悉,五年了,整整五年沒有回過小山村了,走在石板路上,感受著石板於腳底生硬的接觸,蕭不已心想,小時候光腳在石板路上來回跑鬧也沒感覺這條熟悉的石板路有些硌腳,蕭不已會心一笑,緊了緊背上的迷彩背囊,挺了挺胸膛,昂首闊步的向山村走去。
蕭不已的父親蕭傳銘從前是臥牛村唯一的小學老師。由於山路難行再加上孩子都很小,臥牛村就成立了自己的小學,老師就是蕭不已的父親,蕭不已的父親是村裏當時唯一的老高中生,在當時也算是文化人,能寫一手好字,還懂幾句英語。可以說在臥牛村3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是蕭父的學生,蕭父在村裏也很受大家的尊重。蕭傳銘這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村裏孩子,前些年,教育改革臥牛村小學由於孩子少,再加上配套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不強,被裁撤了。蕭傳銘這種沒有編製的鄉村教師也就被下崗了,下崗後的蕭傳銘很是鬱悶蕭條了一段時間。整日無所事事唉聲歎氣,有時早晨還會下意識的夾起,有些褶皺的課本背著手向學校走去,走著走著才會一下驚醒,自己已經不是老師了,學校也沒有了。等走到學校看著用石頭壘起來的教師,用水泥板拚接成乒乓球桌,唉聲歎氣一遍,又往家走。蕭傳銘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自己村裏教過的學生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包括自己的兒子蕭不已,本以為隻要自己還在教書就能完成自己的心願,可誰曾想學校說沒就沒了,自己也跟著下崗了。
時間長了蕭傳銘也就習慣了不當老師的生活,每天早起,從家一路走到學校,即能鍛練身體也能沒事駐足和老鄉聊聊天。回到家吃完飯,就和蕭母李春蘭下地,伺候自己家的那一畝二分地。家裏還養了雞鴨鵝和一條看門狗。沒事喂喂雞鴨帶著看門狗進山采摘點山珍,日子過得也到愜意。
蕭母李春蘭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這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這輩子就和農活打交道了。對山裏的山珍那是一肚子明白。什麼時候進山采黃蘑菇,什麼時候進山打野果,哪裏有野鴨蛋,比蕭父那是明白太多了。李春蘭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一雙兒女,女兒嫁到了縣城,兒子馬上也要複原回家。李春蘭最近掰著手指頭算著日子,一有時間就拉著蕭父進山,希望能夠多采摘點山珍,給即將回家的兒子做頓好飯。作為母親別的給不了孩子,給自己的孩子做頓拿手的飯菜,成了李春蘭最近的頭等大事。
蕭不已的姐姐蕭蘭香,也和大多數村裏的年輕人一樣,早早的就進城打工討生活了,山裏的孩子老實本分,任勞任怨能吃苦。這麼些年在城裏也立柱了腳,姐夫是城邊的,也是本分的人,兩個人結婚後先後買了房,還開了一家專賣山貨的小店,日子過得也很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