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節 猜測
陶未點了點頭:“修了兩封書信,前日特遣了人送來,給我和王爺各一封,說是再過些日子,他會遣府中的管事阿悅姑娘來幽州城,阿悅姑娘也許會在幽州城中待些日子,其餘並未多談,隻是阿懷竟是猜到了我要離開漠北一般,說他如今身為城守,私自不得擅離涼州城,若我他日路過涼州,須得入城與他一晤。阿懷的事情……”陶未說著頓了一頓,暗自搖頭。
“算了,阿懷那人,看著有頗有些燕趙豪俠的遺風,實在卻是再執拗不過的人,家仇離恨,原也勸不得,我若是他,自也放不下心中夙願,你與他一向交好,他更視你為生平最重要的朋友,這份情,竟是連我都不及,隻是阿末,若是可能,你還是需得勸他一勸,當日年少,我們一起在漠北草原,過的何其快樂!可見人之一生未必隻有仇恨兩字的,更何況若我所料不差,阿懷的仇家,並非隻是普通的人家,否則當年父親收留了他,為何卻對他的家事一概不提?我並不信父親對此一無所知,大概是刻意避而不談的。這且不論,便是阿懷自己,又哪裏象是尋常人家出身?你可曾留意,上官叔父待你我兄妹還有煙雨夏雨兩個丫頭,雖則寬和,卻是長輩對晚輩的態度,而對阿懷,寬和疼惜之外,卻多了些……”
陶未說到這裏,微皺了眉,竟是找不出形容的詞來:“總之我一直覺得有些奇怪。阿懷是我們的朋友,可我心裏對他,總有一份看不清的疑惑。還有阿末,你可記得阿懷當年是怎麼到了漠北的?”
秦末她一直以為農懷的仇人,大概是朝中哪位位高權重的大臣,至少與左相崔夷簡是有些關係的,不過聽了陶未的一翻話,凝神細想,竟也生了些奇怪的感覺來。
“我記得是我八歲那年,父親突然離開軍中足有一月有餘,回來時上官叔父也跟著一起來了,農懷就是那個時候被父親帶回來的。”
“不錯,自上次見到阿懷後,我總覺得阿懷行事,有些奇怪,隻是我們畢竟算是一起長大的,情份自是不同,因此並不疑他,何況無論如何,阿懷行事總不會害了你我,可這幾日我仔細想了一下,非但沒有想清,心中竟是越發好奇了。”說到此處,陶未話峰一轉,“阿末,你可知道上官叔父的身世?”
世人雖大多不知名動大蕭的上官青雲其實並非大蕭人,可秦末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隻是那段辛密之事,陶未怎會在這時候提起?
“大哥的意思是?”
陶未卻搖了搖頭,他心中隻有一些模糊的揣測,卻也說不清楚:“等日後見了叔父,若是方便,再問吧。”
兄妹兩人又說了些話,陶未便要告辭,秦末知道不必留他,突然想起這幾日一直隱在心中的擔擾,原就想問的,結果被農懷的事情給岔開了。
“大哥那邊可有君玉的消息?農懷的信中也沒有提到?”
“沒有。不過我已經交待了幽州城的各處門衛統領,近日多加留意,便是其它相鄰的幾城,也都一一去了信,隻是此事並不好聲張,隻能慢慢等了。”說著,又道,“那日在峽穀中後來出現的幫我們的人,若我所料不錯,應該是農懷派來的人。”
秦末點了點頭:“應該是吧。”
隻是人既是農懷的,為何卻在那黑衣蒙麵刺客已明顯不敵的時候,放走了那些刺客,隨後便跟著離去,而不與他們相認?
陶未也不欲多說,隻道過幾日再來看他,秦末本想把自己過後一段時間對北漠的一些計劃與陶未商量一下,見他急著要走,眼見也快午時了,不便再深談,兩人便約了過幾日再見。
等陶未出了屋,煙雨送到他出了院,正遇著祈妃院中的丫鬟環兒過來。
環兒自那回生事被罰,原本是要被祈妃趕出府去的,隻因千蝶不忍,尋著空為她求了情,因此還得留府中,後來幾月小心謹慎,又因到底是娘家的陪嫁丫環,過了不久,重又得了用,隻是經此一事,祈妃再不向從前一般看重於她,竟是連後來買入府的那些小丫鬟們,升了三等丫鬟的,竟再也不拿她當回事,因此這幾月來,環兒很是受了不少閑氣,她表麵上倒沒什麼,性格也收斂了許多,隻是心中到底與從前不同。
見了煙雨,恭恭敬敬的行了禮,笑道:“煙雨姐姐,祈妃娘娘遣奴婢來問問,前日新買了一批小丫鬟,娘娘院中,可還要再選些人?若是要,就請姐姐抽個空,去挑上幾個,若是看不中,祈妃娘娘便再讓牙婆送些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