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節 警告(1 / 2)

正文 第三十章節 警告

而皇後這番發落,必是崔夷簡做了什麼,到了這一步,敲山震虎之意,她若是再不明白,這幾十年,不是白活了?秦王就藩,每過驛站,必會有驛使回報朝庭,平安與否,就算不能及時得知,皇後也絕不會毫不知情,而皇後特意提到讓她回去請崔夷間派人去打探,豈不是多此一舉?難道是崔夷簡暗中做的那些事,皇後娘娘已有耳聞?

“娘娘放心,臣婦回府後,一定把娘娘的話告知左相。”

皇後見她說的是把她的話告訴左相,而不是說讓左相派人去尾隨秦王,心道這位能在崔夷簡的夫人位置上穩坐幾十年,果然是個聰明的。

“那便好。你再告訴他,”皇後說著頓了頓,“這幾年他這丞相做的極是不錯,皇上很滿意,秦王年間回京時,提起左相,也是對他這位泰山十分敬服。他如今正值盛年,這丞相再做他十來年,總是成的。且我看右相譚彥博年歲已老,前幾日還聽說他上表乞骸骨,皇上念著他一生為國操勞,不忍叫他為著國事不能安享晚年,大概這幾日,便要準了他的表奏,這滿朝的官員中,大概也隻有左相大人能頂了譚相的右相之位了,至於樞密院那位還有閣館中的幾位,就叫左相大人不必放在心上了。”

崔夫人自是知道年後這相位之爭,聞言喜憂參半,皇後娘娘這番又是敲打,又是許諾的話,不說是她,就是一般的尋常婦人,但凡有些腦子的,也該明白了。

“是,臣婦一定照辦。”

“內宮不得幹政,這些話,本宮原不該說,不過崔大人不似是我蕭國的左相,亦是秦王的泰山,秦王日後還需要相國多多支持,因此本宮才多了幾句嘴。”皇後垂下眼瞼,撫著重重華貴裙裾,淡淡道。

“臣婦和左相大人都十分感謝娘娘的提點。臣婦與左相大人日後也必定會記得娘娘的恩典。”崔夫人連忙道。

“恩典倒是談不上。好了,本宮也累了,崔夫人一早進宮,如今想來更累,就先回府吧。”

“是,”崔夫人站起身來,隻覺得頭暈目眩,卻還是強撐著端端正正行了跪禮,此時琴心也入了屋。

皇後語氣微溫,吩咐道:“琴心,你幫本宮送送崔夫人。”

琴心應了聲“是”,引著崔夫人,兩人恭身出了殿,到了殿外,崔夫人這才暗暗鬆了一口氣,春光極好,那原本如墜在冰窯之中的身心,這才在晨間的陽光下,有了些暖意。朝著琴心勉強笑了笑,道:“琴姑姑不必多送,皇後娘娘身邊可離不得姑姑。”

琴心也不客氣,隻柔柔一笑,招了宮女過來,“你們好生送送崔夫人。”又對著崔夫人道:“那琴心就不遠送了。崔夫人慢走。”

回了殿中,親自收拾了一地狼籍,重新給皇後遞上茶水,這才低聲道:“娘娘也不必擔心,我看崔夫人懼怕不假,想來左相以後行事,自會收斂一二,再者秦王爺不是粗心的人,若是沿途有了不妥之處,他自會注意到,再則有秦王妃和陶將軍跟在身邊,王爺自家又非凡人,當不會有危險。何況,遞話過來的人也說了,這次左相的目標原也不是王爺。”

皇後卻是歎了口氣。搖頭不語。

京都之外,她實在也無法可想,否則又怎會借機發作了一通崔夫人,不過就是提醒那崔夷簡別太過貪心罷了。崔夷簡不是傻子,怎會在這個時候動手對蕭策不利!

可他的目標卻是秦末,若秦末當時出了事,蕭策又豈能與崔夷簡再行親家之好?到時候如果蕭策沉不住氣,與崔夷簡決裂,那麼他在朝庭之中,就失了再最要的一份助力。且,果真秦末出了事,陶將軍若知是崔夷簡動的手,又豈會輕易放過崔夷簡?再者,真到那時,陶將軍與蕭策之間,也必生嫌隙,最後的結果,就是蕭策無論是在朝中還是邊軍之中,這些年堅立起來的東西,都將毀於一旦。

如果這些都一旦成了事實,且這才是崔夷簡真正的目的……

皇後不禁打了個寒顫。

“琴心,你馬上想辦法按排人快馬加鞭,無論如何必須在七日之內趕至幽州,我這就修書一封,讓人務必送至秦王手中。”

“娘娘,您是不是想到什麼了?”琴心見皇後突然之間變了臉色,擔擾道。

“回頭再與你細說,你馬上去辦,我這就去寫信。”

琴心不敢耽擱,馬上去遞話。皇後也急忙回到內屋之中,揮筆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