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節德國軍演(1 / 3)

書接上文,考察團成員聞訊欣喜莫名,張本初也在高興之餘深思不已,很快就領悟到這一殊榮的來之不易,很可能是自己今日中午與阿道夫希特勒相處甚歡的成果,布勒將軍正好是容克家族在德國國防軍中的傑出代表。

沉思片刻,張本初忽然地意識到,此時的希特勒已經在德國軍隊中樹立了重要的威望,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否則,也不會有今天這個突然出現的慷慨邀請。

考察團成員回到帝國飯店的房間,紛紛解開收拾好的行囊,相互間興奮地談論突如其來的好消息。

徐庭瑤、參謀部將領劉斐、程天放三人一起來到張本初的寬大客房聊天,議論德軍在明日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中有何值得期待的地方,大家聊得興起之時,沈英傑悄然來到張本初身後低聲報告:旅德留學生大隊負責人之一、就讀於柏林陸軍學校的薑濤中尉有要事求見。

張本初不知道有什麼緊急事情,笑容可掬地讓徐庭瑤等人隨意聊聊稍等片刻,與沈英傑下到一樓咖啡廳與薑濤相見。

出自張本初獨立團參謀科、作為二八年第二批被張本初送來德國留學的薑濤一直默默無聞,之前也沒有到漢堡歡迎張本初的到來,在張本初參觀陸軍學校的時候,基於張本初情報機構的嚴苛紀律也沒能和張本初過多交談,此刻看到老長官張本初含笑走來激動不已,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張本初的手低聲說道:“老大,屬下接到國內急報,迫不得已才違反紀律求見,請老大原諒!”

張本初轉向殷勤的服務生點了三杯飲料和一份堅果,轉向儀表堂堂的薑濤低聲笑問:“年底該進入德軍最高學府了吧?”

“屬下已經通過考試了。”薑濤點點頭,從西裝內袋裏拿出一個信封:“屬下天天盼著回去”老大,這是陶勳緊急轉來的情報,高誌偉要跟隨克虜伯工程師前往捷克兵工廠繼續工作,沒時間前來給老大送行,派出網到他那裏做客的拍林大學理工科碩士王公允把這封信帶來交給屬下,屬下看到信封上十萬火急的印記不敢怠慢,立即請假前來進見老大重慶籍的王公允是江南理工大學的講師,從俄國留學回到國內應聘江南理工大學機械專業教師。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勤懇的鑽研精神,深受張本初器重,於二九年下半年與貴州籍的理工大學教師姚飛、彰家蓮夫婦一起被張本初送到拍林大學深造,王公允因其與張本初之間的同鄉關係和可貴的忠誠一直擔任拍林大學留學生組長,接受克虜伯技術學院的高誌偉情報小組的領導,兩年來為江南理工大學收集了大量的歐洲科技書籍和研究論文,在科技情報方麵做出的貢獻令張本初非常滿意,但仍沒有資格進入旅德留學生情報小小組,更不知道情報小組擁有自己的活動據點和無線電台,此時為高誌偉、陶勳傳遞緊急情報已是違反常規,引起張本初的極大重視。

張本初接過信封打開急急閱讀;看完之後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離開之後不到一周時間,江西警備部隊就被蔣介石下令瓜分編整,原本組成十七師的三個旅被拉到贛州整沒關係,可蘇元龍麾下六個旅竟然被南昌行營主任兼剿匪總司令何應欽肢解,其中四個旅被分散編進剿匪的中央軍各師補充損耗,剩下兩個旅編入何應欽新組建的南昌衛戍司令部,蘇元龍和十一名擔任正副旅長的老弟兄接到進入中央軍校特別班進修的命令後勃然大怒,抗命不尊。在王強的幕後安排下將六個旅的火炮、迫擊炮和輕重機槍全都藏起來,連級以上軍官集體辭職解甲歸田,原本衛戍的四個鎢礦開采點盡數炸毀,隻留下贛東北含有孔祥熙等人股份的銅礦和冶煉廠仍在生產。南昌地區除了老南昌之外的治安維持和防務盡數陷入癱瘓。官兵們惶惶不安,焦急地等候張本初的命令,半月來通過老南昌情報總站三次朋稽致電赴德考察團向張本初告急,在杳無音訊專後不得刀動高誌偉小組,委托其將緊急情報呈送張本初。

張本初胸中怒火翻騰。臉色鐵青呼吸急促,將信交給著急等待的沈英傑,低聲吩咐:“你上樓看看聯絡官許謹蹕在不在房間,在的話你不用下來了,我很快上去。”

“明白”。沈英傑看完信惱火地點點頭,站起來整理一下衣襟大步離去。

張本初掏出鋼筆在信封上寫下幾行字,折疊起來交給薑濤:“你眷想辦法將我的回複交給建平或者陶勳,他們知道怎麼處理。我出來之後家裏被人算計了,老南昌保安部隊危在旦夕,兩萬八千弟兄前途未卜,都在等著我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