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節尾大不掉的張本初!(2 / 3)

嚴格來講,這九個旅的保安部隊脫胎於張本初時期的獨立師和士官刮練基地,哪怕戰鬥力比不上陳真的獨立師和蘇元龍的十六師,也會超過北方部隊許多。特別是在他們熟悉的江幕地區。這種優勢是其他部隊無法比擬的。

蔣介石擔心的是張本初和贛中警備司令杜律明的態度,畢竟,剛剛把張本初的第五軍團分拆掉,為此張本初把氣撒在了始作俑者之一的何應欽身上,如此不計後果的狂野態度,的確讓蔣介石十分頭疼,一旦張本初想不通再次解甲歸田,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和連鎖反應將會十分巨大,尤其是自己器重的學生有可能因此而與自己反目成仇,想到這裏蔣介石心裏就很不舒服。

蔣介石充滿了矛盾,反複思考之後他打算重新啟用十七師番號,將楊文武和杜律明的三個旅編入十七師,然後略加整。即開赴剿匪戰場,其他各旅或是保留。或是打散,就容易多了。可是,十七師重組容易,選將卻極為艱難。出自張本初舊部的部隊雖然作戰勇猛,悍不畏死,但卻有個相同的鮮明特點,每一個主官都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沒有資曆不受信任的主官無法駕駐強悍的各級下屬。

蔣介石也曾考慮由贛中警備司令部司令杜律明來擔任這個新編師的師長,可是杜律明不是自己黃埔一係出身的將領,也不是淅江一係或者麾下政係統的親信。在目前加緊軍隊血統改造的關鍵時玄,如果任命杜律明這個積功升至少將司令的湖南人執掌中央軍十七師,蔣介石怎麼也不放心,更不願把問題留到今後去傷腦筋。

本來楊文武是個最合適的人選,楊永泰上任南昌與楊文武多有交往,對同姓小老弟楊文武的能力和性格讚不絕口,也曾向蔣介石建議適當的時候應該給楊文武一個表現機會。蔣介石秘密召見楊兆遠之後,也對這位儀表堂堂性格穩重、同是淅江老鄉又是保定後期師弟的楊文武頗為讚賞,打算再找楊文武深談一次摸清他的政刃甘場,認可點後將楊文武派到剛南,擔任極其重要的川南憋舊川分部中將司令和綏靖公署副主任,以便分擔一下年輕的蘇元龍肩上的重任,同時也對蘇元龍和川南各部駐軍起到監督製約作用,為保障川南軍政係統的絕對忠誠增加力度。

除了楊文武這個最佳人選之外,別人去均不合適,弄不好比如今中央特派員劉混還不如,隻有老城執重又是張本初起家部隊將領的楊文武是最佳人選,以楊文武的資格和楊文武與張本初及各級將校之間的良好關係,絕不會有人排斥他,開展工作也會減少阻力,得心應手。

如今朱培德已經將全副精力用到了故鄉雲南,其愛婿劉凱偉率領一個警備師護駕同往,今後長期駐紮不再返回,可以說朱培德的所有利益已經不在南昌,拆散江西警備部隊應該不會遭到朱培德的反對,唯有張本初的態度,令蔣介石深感頭疼。

由於蔣介石性格的局限性。他並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其實就是直截了當地找張本初談,隻要他開誠布公地和張本初協商,也許就能換取張本初的讓步,因為在張本初的秘密計劃當中,江西地區所有的支柱性產業都會分期分批悄悄向湘西和川南轉移,張本初無法耗費三年時間再籌集到高達億萬的資金,到川南再建一個老南昌,因此就算張本初將所有的相關產業處理掉,至少也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行。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張本初有張本初的顧忌,無可奈何之下為保大局他也會做出聰明的讓步,可是,背著張本初幹和他玩陰謀卻會適得其反,產生的巨大危害蔣介石並沒有看到,就連張本初自己可能也無法預知危害程度,隻有一點可以肯定:隻要張本初再受一次傷害,離心離德絕對無法避免,至於今後走上哪條路,誰也不知道。

蔣今石在艱難的選擇關頭,再一次想到了三個人:陳氏兄弟和久經考驗忠心耿耿的首席智囊楊永泰。

這倒並非是蔣介石對張本初如今的忠誠有何懷疑,而是因為張本初太年輕太過優秀了,這樣的人實在是上位者眼中的一把雙刃刻,誰也不敢保證若幹年以後,功勞越來越大、閱曆越來越深的張本初,沒有問鼎王座的野心,而若幹年後的天下如何,誰也無法預測,隻能盡心盡力為明天創立良好的基礎。

陳氏兄弟受召雙雙而至,進來後剛坐下不久,風塵仆仆的楊永泰也從機場趕了過來,彼此間略微問候。隨即便進入討論正題。

蔣介石把自己的想法用舊能溫和的方式說完,陳氏兄弟麵麵相覷,均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楊永泰卻成竹在胸端坐一旁,臉上露出從容淡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