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軍報由八百裏加急送至京城,暢通無阻地出現在趙君堯的禦案上。
趙君堯看了之後心內稍安。
左右尋思後,將奏折遞給李盛安。
“去!叫人把消息傳出去!”
李盛安毫不猶豫。
“是!”
行禮轉身離去。
趙君堯轉身站起來,立在禦書房高高的書架前,陷入深深的沉思。
自己果然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自己。
雄心壯誌,血氣方剛,恨不得將大楚朝百萬雄師全都聚集起來,禦駕親征橫掃天下,統一六方成為天下霸主。
現在的自己。
天南海北加起來,雄師固然已過百萬,他卻開始懼怕戰爭了。
仔細想了想,他害怕的不是戰爭,而是戰爭帶來的一係列惡性循環後遺症。
戰爭最直接的傷害是百姓。
百姓流離失所,良民變流民,災民數量直線上升,當地經濟劇烈下滑,村落荒廢,土地無人種植。
朝廷一邊要耗費軍糧去打仗,一邊要耗費國庫去救濟災民,另一邊還要免征賦稅,三重消耗之下,多年積蓄起來的國庫定會迅速虧空。
國庫一旦虧空。
身為帝王必然會采取措施,從別的相對富庶的地方找補回來。
宰貪官、增賦稅、提物價等等。
種種措施下來。
就導致了戰爭帶來的第二層傷害:民心不穩。
朝廷在打仗,萬一輸了又不知道要經曆多少年的亂世。
亂世有多恐怖,就算沒有經曆過也都應該有所耳聞。
那就意味著,不知道要過多少年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
男人隨時會被抓壯丁。
女人和孩子失去頂梁柱,家庭破碎。
甚至無良軍閥還會抓女人和孩子去做苦役,孩子當童工,女人做官妓。
這種噩夢般的日子盡管大楚朝有百餘年沒經曆過了。
但他們多多少少都能從祖輩口中聽說過。
那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恐懼,仿佛在心裏紮了根。
一旦打起仗。
老百姓恐慌之餘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囤積糧食。
亂世是不認錢財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大家瘋狂地屯糧,物價也跟著瘋狂上漲。
原本普通老百姓是能吃得起糧食的。
物價瘋狂上漲之後,隻能望糧興歎。
買不起糧就會餓肚子,良民變災民,餓殍遍地,災民數量進一步上升。
官不好做,民不聊生。
這也是戰爭帶來的第三層傷害:朝局不穩。
如果控製不住局麵。
內憂外患,泱泱大國很快就會崩塌。
即便控製的好,也是元氣大傷。
朝局穩定後,不知道要多少年的努力才能恢複到戰前。
當然。
這還隻是**,還不算天災。
大楚朝別的沒有,水災是每年都有的。
天災過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瘟疫,餓殍,匪害禍亂等等。
這些問題不敢細想,細思恐極。
它們帶來的傷害,早已超過了戰爭本事。
立在窗前的趙君堯緊握雙拳,目光堅定而沉穩,犀利又冰冷。
他絕不會讓這區區小戰,毀了他多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太平穩定。
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