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坑有大有小,沒有絕對公平。
一開始不免有人抱怨,為什麼有人做了京官,有人要出任地方官。
可漸漸的,他們在自己的職位上待久了。
發現自己還挺合適的,也就不抱怨了。
就比如。
作為新科探花的夏靖風,他本有足夠的資格做京官,哪怕入翰林院都行。
隻是,他有自己的抱負。
被皇上在禦書房召見時,他就請旨去最苦的地方做知縣。
趙君堯沒有立刻答應,隻是問。
“你確定?”
夏靖風目光篤定,舉止儒雅。
“回皇上,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生不敢圖謀治國平天下,隻不過想為百姓盡一點兒力,僅此而已!”
“學生要做的,就隻是,從百姓中來,回百姓中去!”
趙君堯坐在龍椅上,看著麵前立著的風度翩翩,舉止儒雅的年輕人。
他甚至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真的是當年,那個瘦的跟一根豆芽菜一樣,麵黃肌瘦的小男孩兒嗎?
他長高了,壯實了,眉清目正,舉止嫻雅。
他仿佛看到,眼前就是一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百姓父母官。
也許他脾氣很倔,也不夠圓滑。
也許他又臭又硬,會得罪不少人,甚至一輩子都不得不到提拔。
可他敢保證問心無愧,他敢保證,心想百姓。
這樣的官不多,趙君堯想留一個。
他緩緩站起身,繞過龍案走到他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樣的!”
“好一個,從百姓中來,回百姓中去!”
夏靖風淡淡一笑。
“多謝皇上成全!!”
趙君堯也笑了笑,就道。
“本來,朕要把你安排在翰林院的!”
夏靖風也不傻,聞之麵色有變,但很快鎮定下來。
“學生多謝皇上重用!”
“隻是,為官之事,還要從根基做起,如果基礎不穩,那高樓又怎能建起來?!”
對文臣來講,翰林院是個好去處。
那是升遷內閣重臣的必經之路。
大楚朝自建國以來,幾乎所有的閣老,輔政大臣,全部是翰林院出身。
皇上想把他安排過去,等於是在告訴他,朕要重用你!
而他,居然拒絕了……
趙君堯簡直被他逗樂了。
“好一個從根基做起,好一個夏靖風!”
“既然你這麼有自信,那朕就把這個地方交給你,如何?”
趙君堯大步回到案邊,從一堆冊子裏抽出一本地方誌,熟稔地翻到一中一頁,指著它問。
“西北雍州?”
夏靖風目光嚴肅地問。
趙君堯就點點頭。
“雍州之地,地處西北,那裏接近關外,氣候嚴寒,那裏的百姓以畜牧為生,他們有上好的皮子,肉製品和奶製品,卻喝不上江南的半盞殘茶!”
趙君堯說這話時,目光裏帶著遺憾。
在他看來,大楚朝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那些好東西,本該天下百姓共同享有。
可因為實際原因,不能得以實現。
隻靠著走南闖北的客商,帶一點點稀罕貨物進行販賣,途經千裏,價格翻倍,隻有富人才用得起。
其餘的百姓,依舊苦不苦,甜不甜。
餓不死,也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