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三十六章 冤家路窄(二)(2 / 2)

發策見清若想得出神,反手在她腦袋上敲了一下,“你這發呆的習慣又犯了,連我說話都沒聽進去。”

“策哥哥,你跟我說什麼了?”清若忙回頭。

“你說你這迷糊樣,在孔家沒給別人添麻煩吧?”發策不由得歎了口氣。

清若有些不喜發策的口吻,初開始以為隻是關心,可在孔家住了一宿後自覺孔家上下沒有一個當她是外姓人,反倒是發策一再地提醒她那是別人家。“阿嬤舅舅們待我都挺好,表親也很和睦。”

“該叫外嬤,內外有別,別是讓三叔公聽了,惹他不高興。”發策糾正。

“有什麼不一樣嗎?”清若不解。

“你姓楊,他們姓孔。”發策喝了一口茶,然後道。

“策哥哥也姓楊,難道策哥哥是一直住在別人家嗎?”清若心中來氣,想也沒想就出口。

發策聞言,手中的動作停了一下,思量一番,不覺苦笑。清若在旁看了,有些惱悔,正想解釋,被發策截了去,“是,我也姓楊,所以成了親後,我便不住那家了。”

“策哥哥,對不住,我不是故意的。”從母姓,承外祖是發策的痛,清若愁得快把衣角都給攪爛了,發策隻是搖搖頭,不再說話。

見他不再開口,清若也無從挑起話題,隻盼孔安寧早些出來。平日裏總說一盞茶的時間,如今她一口就能喝光碗裏的茶,可孔安寧卻不能馬上出來。待到小丫頭續了一回茶,孔安寧才跟著婦人捧了一盤的布匹。

“小姨......”清若第一次發現自己如此渴望見到她,淚眼汪汪地撲上去。

“做什麼,趕緊起來,咱們回去吧。”孔安寧不懂她的舉動,隻當她孩子氣坐不住,朝婦人和發策福了身便帶清若離開。

轉出了巷口,孔安寧就發問:“怎麼了,剛剛你堂哥說你什麼了,見你一直都悶悶不樂。”

“沒什麼,就讓我別給阿嬤添麻煩而已。”清若笑道,伸手掀開盤子上的布,見底下各色棉線,好奇道:“這些是做什麼用的。”

“都是滾邊用的,這回隻領了點帷簾門帳,錢是少了些,但湊和著做。家裏也不是多寬裕的,閑在家總要多幫襯一些。”孔安寧掃開她的手,防止底下的彩線被弄亂。“雖說你記不得事,但這女紅可不能落下,你阿姆可是我們姐妹幾個中最厲害的。”

“知道啦。”女紅是古代女子必備生存技能之一,雖說她已經找回了百分之八十的技能,可是相較於楊媽媽的手藝來說,就是隻能纏個邊,繡繡帕子之類的。“對了,小姨,小舅舅是不是不喜歡我策哥哥?”

“怎麼這麼說?”孔安寧好奇問。

“我們剛來時,我見小舅舅對衛崢哥哥好似很熟悉,但對策哥哥不大搭理。”談不上討厭,就是口氣有些嘲諷。

“倒也不是,發策的師傅跟小哥是同個武館的武師,不過聽說他原是帶著徒弟從別的武館過來的。”孔安寧想了下。“跟衛崢熟悉那是因為衛崢經常給他們送藥酒上門。”

從小舅舅的脾氣來看,大概是反感對方跑了館還挖牆腳,清若心想。

隻是一提了發策,清若不由得想到剛剛發策的表情,心裏不由得跟著難過。十五歲的少年應該是明媚張揚的,哪怕是殷時衛濛都要比之更活潑些,可發策卻總跟個小老頭似的。盡管說話做事都令人稱讚,清若覺得他總是各種小心翼翼,也許是承外祖這件事令他有壓力,可不就是換個姓,難道有那麼難接受嗎?

清若還沒想透,已經到了孔家大門,剛繞過前廳,就聽到背後孔尚武的冷哼,“原來還記得回來的路啊。”

孔安寧愣了一下,轉回頭,見孔尚武正從外頭回來,臉色不佳,她笑道:“大哥,你也回來了,今天沒幹活嗎?”

“幹活了,幫阿姆做了一條尺子,剛剛打磨完。”孔尚武冷冷笑一聲,笑得孔安寧頭皮發麻。

“做尺子幹什麼?”清若不解問。

孔安寧忙不迭地捂上她的嘴,急忙說:“大哥,我們進去了,你繼續忙。”然後急急忙忙帶著清若進屋,大廳沒人,她們又急急繞了過去,後天井也安安靜靜的,好似沒人在家。

孔安寧把領回來的布匹端回房間,這時,蔡氏走了進來,“小姑,阿姆在屋裏等你呢,大嫂剛出去買東西了,幾個丫頭在我屋裏玩,清若,你也跟我過去吧。”蔡氏的語調平平,卻把自家小姑嚇了一聲冷汗,特地把所有小輩都支開,看來真的是生氣了。

清若看了孔安寧一眼,轉身給蔡氏行禮,“小妗,待我給阿嬤、老嬤請安後再過去吧。”

孔安寧感激地望了清若一眼,蔡氏則打量她們一下,然後點點頭,轉身離開。臨出門,又回頭說了句:“荷月給忘記說了。”

“這個荷月!”孔安寧憤憤地低吼。

屋裏看書的荷月沒由得打了個冷戰,起身披了件外衣後,繼續低頭繡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