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立威(3 / 3)

王三與其麾下的二十餘名築基期師兄弟,便是在必要之時,以銷售或收購靈器、靈材、靈丹為名,巡視青衣鎮周圍的各大修仙世家,防備他們在孤立無助之時,投降蜀山派,反成了本派的敵人。

其中,位於青衣鎮西南部二百餘公裏外的木姓世家(也就是“百巧院”木道人家族),和位於青衣鎮西北一百多公裏外的尹姓世家(也就是“飛升齋”的幕後老板),位置前出,是最容易遭到蜀山派的襲擊的。

這也是王三維護的重點。

前任管事劉師兄,便是在從尹姓世家返回青衣鎮的途中,因遭遇40餘名蜀山派築基期修士的突然襲擊,而遇難死亡的。

王三聞言,眉毛一揚,目光陰鷙地問道:“那麼,劉師兄的死,是否與魏副管事和方副管事互相扯皮,有關係呢?”

或者說,大敵當前之際,魏副管事和方副管事因為互相扯皮而耽擱時機,導致劉師兄身陷絕境,而慘遭殺戮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要對此兩人,多加以小心了。

侯師兄麵色沉重,緩緩道:“應該說……有很大關係吧。據侯某所知,這倆人身為副管事,大敵當前之時竟互相推諉,耽擱了布陣防禦的最佳時機,導致我方喪失先機,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劉師弟勉為其難,企圖力挽狂瀾,殺出一條血路,帶領師弟們逃出包圍,結果遭到數名蜀山派修士圍攻,死於他們的三才劍陣之下。劉師弟的隕落,誠為兩年來,我青衣鎮‘兩堂’的重大損失,侯某也感到痛心萬分!”

看得出,劉師弟的死,可能是侯師兄主持青衣鎮兩堂期間最大的損失,也是侯師兄大感痛悔、耿耿於懷的事情。

王三不解地道:“既然此倆人應對劉師兄之死負責,侯師兄為何不嚴懲這倆人的瀆職罪責呢?在王某看來,這倆人至今仍未意識到自己的失職,內訌不斷,這必成影響我兩堂師兄弟的士氣,並導致管事者威信大失,令不行,禁不止,危害極大,真可謂是害群之馬啊!”

侯師兄苦笑道:“或許是侯某太過心慈手軟了吧。這位魏副管事,乃是清溪宗魏副宗主的內侄。侯某沒有過硬的證據來指控他的過錯,就是處置他,也會遭到魏副宗主的製肘的。侯某擔心,一旦處置不了此人,反而會自損威信。侯某適才賞其一耳光,正是出於這個考慮。也算是壓壓此人的囂張氣焰吧。”

關於這一點,王三完全能理解,侯總管有顧慮是對的。

要知道,魏副管事和方副管事對劉師弟被殺是否負有責任,那可是見仁見智的事情,要拿出證據固然難,要找人證更難。

都是同門師兄弟,誰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惡人呢?

這樣的事情一旦拿到台麵上來討論,隻要有人從中作梗,往往是不會有結果的。

王三點了點頭,道:“師兄這樣做,其實很妥當。在王某看來,劉師兄的死,有這兩人的原因,主要還是他自己平時約束不力,管治不到位,王某會以此為鑒,吸取教訓的……嗨!此事既已過去,不說也罷。不知目前蜀山派在青衣鎮的實力怎樣?”

侯師兄道:“侯某剛到青衣鎮之時,蜀山派的實力與我派相當,後經侯某設計打擊,將其一名築基後期大圓滿修士,四名築基後期修士一一剪除後,蜀山派實力大減,已很少見有築基後期修士敢於出麵向我方挑釁了。也正是基於此點,侯某才放心將靈草靈器采買管事一職,交予王師弟擔任的。”

王三知道,侯師兄做事極有分寸,既給他挑了重擔,也暗含照拂在內,心中一陣溫暖,微笑道:“王某多謝師兄的關照了。照師兄剛才的說法,蜀山派偷襲劉師弟他們,乃是仗著人多勢眾,或者仗著三才劍陣神妙無比,才得逞的?他們究竟有多少人呢?”

侯師兄道:“蜀山派修士人數在五、六十名左右,基本以築基中期修士為主,不排除會有築基後期修士出麵挑釁。如果對方出動築基後期以上高階修士,我方隻要布下‘北鬥七星劍陣’防禦,同時以感應玉符通知侯某前去增援,應該不會發生多大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