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桃花依舊笑春風 9 清代“花木蘭”被下屬始亂終棄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一首悲壯的詩,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詳。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更是使花木蘭的美名傳遍了全球。現在全國有五個地方在爭花木蘭的故鄉,它們分別是安徽的亳州、河南的虞城、湖北的黃陂、陝西的延安及河北的順平縣。
曆史上是否確有花木蘭此人?曆來頗多爭論,本文不探討這個。本文要說的是一位清代軍中的花木蘭,她改扮男裝從軍多年而無人識破,因能征善戰而拿到了榮譽,得到了提拔,卻與一名部下交好,並生了兒子,後來被這個花心的男人拋棄了。這一記載見諸清末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張祖翼所著的《清代野記》一書,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三十日,在安慶會戰中率軍連續數次擊敗太平軍的清軍大將多隆阿奉上諭離開江淮戰場,選帶所部迅速入陝。當時,陝西境內主要有三支起義武裝:陳得才所率太平天國西北遠征軍正在逼近西安,雲南李、藍起義軍在藍大順等率領下也經四川進入陝西,陝西回民起義軍將勝保所率的清軍打得難於招架。多隆阿奉命之後,率部從皖北英山、霍山進入湖北麻城,經武昌轉上襄陽,九月初抵達陝西商南。
九月中旬,多隆阿先與由陝西東下準備進援廬州的陳得才部太平軍戰於鄂、陝、豫三省交界的柳林溝、荊子關等地,陳得才部太平軍被多隆阿擊敗。十二月六日,多隆阿在潼關接奉上諭,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並接統原督辦大臣勝保所部各營,共計有兵勇兩萬餘人。就任後,多隆阿審察全局,認為陝西起義軍連戰連勝,氣勢正旺,清軍不能急於求成。因此,在作戰指導上,他決計穩紮穩打,由東而西步步進逼,力求每戰必勝。其時,多隆阿大量招募服務於軍隊的長期役夫,有個膚色黝黑、臉上長滿了痘瘢的陳姓少年前來應征,負責招募的主事見他長得又高又壯,力大無比,就錄用了,讓其專管放養軍馬。
由於這個陳某吃苦耐勞且任勞任怨,不久就被提拔入營做了士兵。他在頻繁的戰事中總是奮勇當先,舍生忘死。經過十年的征戰,陳某因為作戰勇敢,屢建奇功,獲得了朝廷賞賜的“巴圖魯”勇號(“巴圖魯”乃滿語baturu的譯音,為勇將、英雄之意),官至記名提督,隸屬於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管轄之下。
陳某升任記名提督不久,麾下就調來了一位掌管書牘的小文員。此人姓朱,本是安徽籍書生,因屢試不中憤而從軍。這個朱某儀表堂堂,儒雅俊逸,為人處世也恭謹謙和,彬彬有禮,長官陳某很器重他,對其甚好,關愛有加。
一天晚上,興致勃勃的陳某把朱某召到家裏喝酒,飯足酒酣之後,作為長官的陳某趁著酒意,突然提出讓朱某陪寢。朱某大驚,斷然拒絕,陳某頓時拔刀威脅,說若是不答應就當場把他殺了。為了保命,朱某隻得違心接受陪寢長官。
然而令朱某匪夷所思的是,寬衣解帶之後,自己的長官陳某竟然是個女人!於是,又驚又喜的他欣然“屈從”,幹柴烈火,一點就著。從此,朱某每天晚上都到長官的住所就寢,兩人卿卿我我如膠似漆,儼然一對地下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