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蛛絲馬跡轉乾坤(2 / 2)

李世民眉頭微微蹙起,像是看到一個怪物一般盯了歐陽一眼,轉頭看向站在自己右手邊的長孫無忌苦笑道:“輔機,此子比朕還要金口難開啊!”

不待長孫無忌發言,歐陽此時卻不能再不說話。他臉上漸起微笑抬眼看向李世民,看著這個近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心中好感大增。其身高仿若自己,甚至還要略高一頭,一縷美髯掛在唇下平添幾分沉穩,龍眉劍目國臉挺鼻帥的掉渣,遠比後世看李世民的宮廷圖來的精彩。那句“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用在他身上剛剛好,一點兒也不為過。

他這般有些肆無忌憚的觀察卻是讓李世民和長孫無忌微微吃驚,在他們的映像中,很少有人如此有膽。

“放肆,豈可如此直視皇上?”長孫無忌最終還是忍不住出聲輕斥,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似乎不懂什麼規矩,如同村中野民。

歐陽一愣神,收回目光再次抱拳躬身道:“臣無禮,臣見吾皇‘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一時失神。”

“哦?石頭終於開口了?第一句居然還是拍朕的馬屁?”李世民大笑,身體放鬆向後靠去,扯了扯長孫的袖口示意無妨。

長孫無忌嘴角微微抽搐卻不好再追究下去,若是追究那豈不是變相的表明李世民並不像你口中那般英偉?他雖是近臣,可也不能在這事兒上得罪皇上。

歐陽聽到自己被喊做石頭,輕輕搖頭:“皇上,臣此次奉徐都督之命入城任務有二,其一盡快查清雲中被圍之因,其二若是事不可為便護衛皇上出城。這裏有徐都督手書一封呈予皇上。”

李世民不置可否點點頭,從長孫無忌手中接過手書看了一遍,長歎一聲。

他萬沒想到自己陷入如此境地,六日來和長孫無忌討論數種可能性但都被一一否定,愈發覺得這次事件極其偶然,其因撲朔迷離難以解開。不過既然自己決定要來,便早已有了不測的準備,自己乃是天選驕子,征戰十年何曾讓他畏懼過?

李世民將手中書信合起放在一旁,這是他數日來接到的第一封信,也是第一次和雲中以外大唐的接觸。心中徐世績將朝中情形和自己的判斷都寫了進來,能讓李世民有一個大概的認知。略想了盞茶時間,李世民出聲道:“你既然從外而入,必穿過胡人大營。將你所聞所見所想說說,不要拘束。”

歐陽整理一下思緒開口道:“臣乃武人,幼時隨師父讀過一些兵書。其中常言:天時地利人和乃兵家築基,三者齊備而不往不勝。這句話雖指兵法,臣卻以為適用於大部分事務。當今胡人五萬人圍城,看似我雲中危如累卵,實則不然。”

說道此處,隻見李世民似乎有些興趣,抬眼示意歐陽繼續。

“臣聞草原大旱,是故全線南遷至長城一線,許多部族牛羊牲畜死去無數,而草原人不耕,其食見緊。反觀我大唐則不然,隨去歲有旱蝗兩災,卻無動國本,加之控製得力,補救及時,及至此時看來隻要今春無恙則秋收必豐,以患擊無憂胡人便失了天時;其次胡人越境而戰,雖其馬快兵眾卻無根基,我大唐圍其三麵皆有重兵,民心所向亦歸大唐,其失了地利;人和則更不用說,隻觀其二汗突利一族遠遠拉開中軍頡利部族距離,便明白其草原內有不和,臣聽徐都督說頡利在十八族中已控十五在手,而突利則仍未徹底歸心,以頡利司馬昭之心,突利必有防備而不能全心攻唐,其人和也差矣。現如今執失思力陳兵五萬而不動,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緣由,且這個緣由似乎與他們關切甚深,是故不敢妄動,否則以雲中三裏之城、七裏之郭豈能抗住數萬大兵?”歐陽洋洋灑灑說了一會兒,確實將心中所想所知說了出來。

李世民本是仰著身子靠在軟榻上,卻越聽越感興趣,直至坐直身軀,眯著眼睛仔細聽起來,他見歐陽似乎意猶未盡,出聲道:“繼續!”

“天時地利人和三條胡人都不占優,故其絕然一戰必不可行。頡利並不傻,所以臣推斷五萬圍城乃是有特殊緣由,且一定不知皇上在這裏。隻要細細梳理,認真查找,必能找出圍城的原因從而謀劃應手。此乃臣之淺見,讓皇上笑話了。”

“輔機啊!這下你可服了徐鬼頭了吧?”李世民長笑起身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繼續說道:“汝所言雖有些牽強,卻是道理自在其中。不錯,不錯......你可有解決之法?”李世民看著眼前這個不及二十歲的年輕人,心中泛起一股子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