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意外的立威
【230】意外的立威
牛六極其倔強,硬是在一刻後磕磕絆絆背了下來。最終還是吃到了燉羊肉,隻不過是在別的孩童都將將吃飽時才吃到的。
依著孩童們的習慣,天色一晚便是睡覺之時,因為此時又沒有電,點蠟點油脂燈極是浪費。而且許多人還營養不良缺少維生素,一到天黑便什麼都看不清楚,有夜盲症。
可在這地方卻不成,歐陽在給孩童們極舍得投入,油脂做的火把點了四個,照得第一進的正屋廂房亮堂堂的。
孩童們都極好奇地看著歐陽,還有他身後的那一套行頭。
那是一塊不小的木板,黑漆刷得發亮,歐陽手中拿著一塊黃色的土坷垃麵向眾人。歐陽沒來及做後世的粉筆,他隻知道粉筆大概是用粘土和石膏混合製成,現在隻能將就一下。
“今夜起,每晚你們都將在此學上一個半時辰,不論我在與不在,不準懈怠!”歐陽定了定神:“每季會有一考,考試不合格者餓一日並笞十下。”
孩童們聞言都是大吃一驚,自古以來,未曾聽聞主家在買來丫環僮仆的第一日就讓他們讀書的。
僮仆家奴在此時地位極低,哪裏肯有主人家的浪費時間金錢在他們身上?讀書對於他們這些已經賣身為奴仆的孩童幾無可能性。
“今日要教你們的是數字。”歐陽沒有給這些孩童太多驚愕的時間,他頓了一下之後,舉起了手中土塊。
他先是將從零至九這十個漢字寫在黑板的上排,又在每一個漢字下標出相應的阿拉伯數字。這種由印度人發明的符號甚為簡潔,對於智商不是很高的孩童而言,正適合數學啟蒙所用。
“無論是算帳還是丈量田畝,都少不了這些數字。”歐陽在寫時是習慣性地從左往右寫,若是飽讀詩書的大儒看了定然會不習慣,但這些孩童幾乎都不識字,自然沒有這個問題。
選擇數學作為對這些孩童進行基礎教育的第一個內容,歐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是因為數學乃所有學科之始,哲學為所有學科之終,特別是自然學科上沒有數學基礎,必然寸步難行;其次無論他如何保密,以他一人之力在這個時代裏總難免有疏漏之處,教育僮仆算數不會引起那些執掌輿論的文人們猜忌,畢竟如他所言,數學可以用來算帳與丈量田畝;其三是因為這些孩童的年紀,正是開始學習基礎數學的時候,若是到了王辰或者晗曦那年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已經弱化,想要學好便困難了。
中華古人對數學並非不重視,否則隋唐之後的科舉中,數學也是考試的一項內容,唐時科舉常科中,便有明算一科。事實上,以四書內容取士,還是蒙元開的先河,而朱明不過循蒙元之慣例罷了,而此前的科舉中,內容遠比僵化禁錮的四書取士要豐富得多。
因此,教這些僮仆算數,既不用擔心文人的清議,又不必擔心鄰裏的懷疑,即使一二有心人得知此事,也隻會讚歎李家待下寬厚。
牛六看著黑板上那二十個符號,眼神一陣發直。
他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所以才在背家規中落到了最後,這些扭來扭去的字符,實在是讓他頭大如鬥。
林浩同樣如此,比牛六要強些的是,他至少懂得扳著手指頭比劃一二三四,而且他還知道一隻手不夠用時換另一隻手。
歐陽將十個數字教了三遍之後,便停了下來,幾個丫環給每個孩童送上塊整潔光滑的白石板和一支炭木筆、一塊抹布,孩童們起初有些茫然,這一次倒是林浩最先反應過來,他興致勃勃地抓著細長的炭條,在自己的小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一橫:“一。”
其餘孩童有樣學樣,李子豪每一筆都是仔細端詳了歐陽在大黑板上留下的字跡後再寫的,因此寫得公公正正,看上去似乎比歐陽本人寫得都有要標準。李峰寫漢字時也很順利,但寫到那些扭來扭去的數字時,卻有些吃力,他偷偷瞧了李子豪寫的一眼,發覺對方寫得極佳後心中更急了。
就在歐陽有意無意地挑動下,第一批孩童中已經產生了競爭意識,李峰與李子豪,牛六與林浩,他們此刻並不知道自己與對方命運會發生何等交集,隻是隱約覺得對方不順眼。
一個半時辰相當於三個小時,這些孩童近日本是沒有什麼好過的日子,早就嗬欠連天,但畏於新主人,誰都不敢把困頓表現出來。歐陽看了比較滿意,這一點應該就是回到古代的優勢了。他自己親執教鞭,若是這些孩童不思進取無心學習,自然有家規家法對付,鞭笞、絕食、禁閉,願意用什麼便用什麼,根本不必擔心有什麼反對。唯一的目的便是希望他們成才,將自己後世的知識慢慢灌輸到他們的腦子裏和心裏。
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在這中間,每隔半時辰左右,歐陽便會安排一柱香的時間給他們放鬆一下。十個數字加十個漢字,對於李峰和李子豪這樣聰明的孩童而言不是什麼難題,在第一次休息之前,他們就已經認全了。第二次休息時,他們基本會寫,隻是偶爾還會弄錯。就連牛六與林浩,也在第三次休息也就是放學之前,認齊了所有數字和漢字。